地鐵“黃金線”火了區(qū)域,活了商圈!青島地鐵邁入“百萬客流時代”
地鐵“黃金線”火了區(qū)域!活了商圈!
青島地鐵邁入“百萬客流時代”新的消費場景不斷涌現(xiàn)地鐵經濟愈發(fā)強勁
自從2015年12月,青島的第一條地鐵線——3號線北段開通以來,青島人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著巨變。不管你是否意識到,你正在向著地鐵靠攏。地鐵代表著人流,代表著時間成本的大幅縮減,它的吸附力和聚合力讓沿線成為一條“黃金線”。目前青島已開有6條“黃金線”,已邁入“百萬客流時代”。在這個由“黃金線”織就的“地鐵經濟黃金網”中,誰在受益?
臺東地鐵站
出行省錢即“賺錢”
家住西海岸新區(qū)的劉翔,前年大學畢業(yè)后在市北區(qū)臺東商圈附近找了份工作。工作待遇不錯,但開車上班苦于兩頭奔波。早高峰好說,早點起床早出發(fā)可以避過去,但晚高峰讓他頭痛不已,下午5點下班,走與不走都是“艱難的抉擇”。
2021年12月30日,地鐵1號線開通,劉翔高興地請部門所有人吃了頓飯?!罢f句實話,地鐵開通前吃夠了上下班的苦頭,辭職的心都有了?!弊蛱?,劉翔在電話里告訴記者,通勤成本降低,省時省力,他等于在地鐵這里“賺了錢”。
6條地鐵線,像劉翔這樣的受益者究竟有多少?工作日通勤的一組數(shù)據(jù)最能說明問題:今年8月4日,青島地鐵線網客流量達到123.64萬人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根據(jù)青島地鐵方面的統(tǒng)計,今年7月15日至8月4日期間,青島地鐵有16天客流保持在100萬人次以上的高位,線網累計運送乘客2178.56萬人次,日均客流103.7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2%。特別是進入8月以后,日均客流達到117.56萬人次。
在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期間,青島地鐵線網客運總量492.91萬人次,日均客運量70.42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90.18萬人次。日客運量前三條線路為1號線25.27萬人次,3號線24.44萬人次,2號線22.99萬人次。有多少人在出行方面從地鐵這里“賺了錢”,以上數(shù)據(jù)給出了答案。
地產憑借地鐵線加分
交通便利的普惠性是地鐵最基礎也是最為外顯的價值體現(xiàn),更大的財富價值蘊含在它對整個城市品質的提升之中。沿線土地、商業(yè)空間都因地鐵的高通達性而升值。形象地說,青島四通八達的地鐵線,就是一條條隆起的經濟帶。
青島4號線開通在即,遼陽西路上諸多地產項目打出地鐵牌。在浮山后附近購買了一處公寓的王云可謂有先見之明:早在2年前就作出認購的決定?,F(xiàn)在項目正進入交房倒計時,他對這處公寓的增值非常有信心?!俺鲩T就是地鐵!”王云告訴記者,就憑這一點,出租時月租金會比沒有地鐵的公寓至少高出百分之十。。
今年3月份,起于李滄區(qū)下王埠站、止于城陽四方廠站的地鐵15號線開工。消息傳到市民張文平耳朵里時,他非常高興,因為他投資的一處房產就恰好位于沿途的一個站點附近?!吧凳强隙ǖ模业倪@套房子在地鐵開通后出售應該會比開通前更搶手。”張文平告訴記者。
張文平家住流亭,對15號線沿途的居民聚集區(qū),像天泰城、東方城、融創(chuàng)小區(qū),還有上下王埠、桃園、丹山、流亭等地的房產價格非常了解。他說,這里的房地產項目很多,地鐵將成為除學區(qū)房之外最令購房者看重的加分項。
臺東小吃街
地鐵給商家?guī)砀嗳藲?/strong>
臺東是青島著名的商業(yè)中心,居民區(qū)密集,游客人氣旺,一直以來都是商家必爭的旺地。
地鐵1號線和2號線在這里設置了換乘站,“邊邊角角,只要是個臨街房,都有人租?!弊蛱煊浾咴谂_東采訪時,一家襯衣店的老板告訴記者,因為地鐵帶來的人氣旺,地鐵口周邊沒有閑置房子,有空房也會很快租出去。這里的商家經營都不錯,特別是餐飲行業(yè),網紅食品和飲料最受追捧,很多年輕人為了買一杯奶茶得排隊半小時。
“2號線和1號線的開通,讓我們的生意越來越好了。”在臺東夜市銷售7年服裝和化妝品的商戶張女士說,“近年來受網店的沖擊,我們的小商品生意并不是很好做。加上臺東停車位比較緊張,不少人嫌來逛一趟夜市太麻煩?!彼嬖V記者,2019年隨著2號線西段的開通,明顯感覺到臺東夜市的人氣比以前旺了。去年底,1號線全線貫通,讓臺東夜市的不少小商戶叫好,攤位的銷量比地鐵開通前提高了三四成。
李村商圈的繁華程度,相較于臺東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里商場林立,店家眾多。北方國貿、嶗山百貨、蘇寧、利客來、樂客城、萬達……這些商場距離2號線和3號線換乘站,最遠的也不過幾百米,最近的出門就是。不算大的區(qū)域何以能支撐如此多的大型商超?除了地理位置優(yōu)越,地鐵帶來的旺盛人氣也功不可沒。李村夜市銷售烤冷面的老李一番話給出了答案:“2號線和1號線開通后,店里的客流量有了明顯提高。不少游客會從嶗山沿海一線來這里,而城陽的市民也可以坐1號線轉3號線過來。他們逛完夜市,自然會再到那些大商場去轉轉。地鐵帶來了客流,有客流就有商機?!?/p>
地鐵方面的統(tǒng)計顯示,十一假期期間,車站日均客流排名靠前的車站是臺東(6.48萬人次)、青島北站(6.28萬人次)、五四廣場(6.12萬人次)、李村(4.88萬人次)。這組數(shù)據(jù)直觀地佐證了臺東和李村商圈經營者張女士與老李的說法。
青鐵商業(yè)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地鐵對城市經濟發(fā)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明顯,地鐵經濟的發(fā)展隨著線路的擴張越來越強勁,青島地鐵串線成網,已經正式邁入“百萬客流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承擔著為青島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任務的青島地鐵全資子公司——青鐵商業(yè)的發(fā)展也步入快車道。
小型商業(yè)體走入市民生活
海信橋站附近,僅寧夏路以北,就環(huán)繞著海信都市陽光、天泰陽光地帶、臺湛路小區(qū)、桐安雅居、九水家園、櫸林新村、如意家園等社區(qū),還有湛山創(chuàng)客廣場、中聯(lián)U谷2.5創(chuàng)業(yè)園等產業(yè)布局。這一區(qū)域,人們生產生活活動的活躍度高,但周邊商業(yè)配套設施不足,餐飲、零售以零散的沿街商戶為主,消費場景難以匹配周邊活躍的消費需求。
隨著地鐵建設加速,這個問題即將得到解決。
在海信橋站旁邊,一棟地上三層的小型建筑即將封頂。這棟不高的建筑地下有7層之多,直通地鐵車站?!八环Q為Mini TOD,就是小型商業(yè)體。這一處的名字叫‘青鐵·時光里’,未來將引進餐飲、集市等業(yè)態(tài),打造服務周邊人群的餐飲消費場所、打通周圍社區(qū)群眾日常采購的‘最后一站’?!钡罔F工作人員介紹。
今年3月,臺東站E口上1100平方米的2層小樓熱鬧起來,咖啡店、便利店等多種業(yè)態(tài)紛紛入駐?!芭_東多了個東熙巷”,往來市民口口相傳,這處時尚個性的新空間,成為乘客和周邊居民經常光顧的便民生活場所。以東熙巷為標志,地鐵站上這種小型商業(yè)體走入市民生活,開辟了便捷市民、滿足升級消費需求的新場景。
讓地鐵站內多點便利店
疫情的反復給商業(yè)經營帶來困難,但青島地鐵車站的商業(yè)運營卻逆勢上揚,今年新開便利店十余家,為來來往往的乘客提供了購物便利。
7-ELEVEn地鐵大廈店店長劉仁萍,每天都在向地鐵乘客提供“小確幸”,有時候是一杯咖啡,有時候是一個餐包。她負責的地鐵大廈站便利店,是青鐵商業(yè)和知名便利店品牌7-ELEVEn合作開出的16家店鋪之一。目前店鋪日均營業(yè)額已經達到萬元以上,每天有一批固定的通勤客流進店消費,早午餐等快餐最受乘客歡迎。
不同于常見的“房東和租客”的關系,從裝修、宣傳到日常運轉,青鐵商業(yè)深度參與地鐵站內商鋪的運營,給商鋪提供了大量幫助,并給予符合規(guī)定的商戶租金減免扶持政策,和商戶一起把地鐵商業(yè)的人氣、熱度提升上去。
去年四季度,商務部等11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通知,青島進入全國首批30個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名單。今年6月,青鐵商業(yè)與大型商貿企業(yè)青島麗達合作簽約,雙方通過股權合作,在超市業(yè)務和供應鏈業(yè)務方面開展深入合作。雙方計劃“十四五”期間開辦精品生活超市11家、社區(qū)超市80家,規(guī)模超市市場占有率達到10%以上;到2031年底,開辦精品超市將達19家,社區(qū)超市達200家,形成在青島七區(qū)三市的完整業(yè)務布局。
/經營故事 /
與地鐵有緣分,來臺東創(chuàng)業(yè)
41歲的劉女士和朋友在臺東威海路上開了一家蛋糕店,專做雜糧養(yǎng)生食品。蛋糕店臨街,離過街天橋十幾米遠,離地鐵出入口200米左右,面積20平方米,年租金10多萬,她和朋友均攤。昨天上午,記者看到劉女士在店里忙碌著,顧客絡繹不絕。“我這個店開了20多天了?!眲⑴扛嬖V記者,之所以在這里開店,真的是和地鐵有緣分。她家住西海岸新區(qū),來回坐1號線很方便;店址選在這里,是因為靠地鐵站近,客流量大。
問起這20多天的經營情況,劉女士表示:“還行吧,畢竟經營的時間較短,有些人并不熟悉這里。店里食品賣得便宜,每份多的十元八元,少的三四元,每天的營業(yè)額最高時能有一千元左右。最令我開心的是,現(xiàn)在慢慢有了回頭客,其中有位顧客半個月時間來了十次,就愛這一口?!?br/>
劉女士算了一筆賬,以現(xiàn)在的收入情況來看,扣除房租、人工原材料等成本,所剩的就不多了。但是她有信心經營會越來越好,自信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自己的原材料都是沒有添加劑的,能賣多少就做多少,不需要添加防腐保鮮的材料;二是自己誠信經營、熱情服務,回頭客肯定越來越多;第三,臺東人氣超旺,特別是店鋪靠近地鐵站,客流量很大,相信大家都會喜歡上店里的養(yǎng)生食品。(觀海新聞/青島早報記者 魏鈮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