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飛天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shù)的主要組成部分,規(guī)模巨大,內(nèi)容豐富,技藝精湛。這些壁畫分為佛像畫、經(jīng)變畫、民族傳統(tǒng)神話題材、供養(yǎng)人畫像、裝飾圖案畫、故事畫和山水畫。而敦煌飛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具有多民族多地域風情的合璧文化,它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shù)的標志。
敦煌石窟這一歷經(jīng)千年開鑿完成的盛世瑰寶直到二十世紀初才被發(fā)現(xiàn),其中的大量壁畫、雕塑和其他資料反映出中國唐朝至五代這一歷史時期的許多文化現(xiàn)象,其中包含青色元素的性文化內(nèi)容相當豐富。
敦煌的壁畫、雕塑等資料表明唐朝至五代時女子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較為開放的性生活自由。當時,由于社會的開放,而帶來性文化的興起。石窟中有許多歡喜佛的壁畫,就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日益興起的性文化帶來的性觀念的轉(zhuǎn)變?!懊魍酢薄ⅰ懊麇比赵陆缓?,胯下還有小鬼以盤接他們流下來的陰水。這表明當時的人們認為男女進行性生活并不是猥褻之事,而是神圣之舉。還有一人猴兒的雕塑,一手舉桃,一手撫摸下部,面露喜悅之色。這也表明當時人們認為,“食”、“色”是一切動物的本能需要。
在敦煌石窟中,還有不少資料反映出當時的男女婚齡、以媒妁婚為主的婚姻途徑和一些婚俗。《下女夫詞》的資料表明,在隆重的結(jié)婚儀式上新娘要詢問新郎一些問題,直到獲得滿意的回答后,才最后正式地表示愿意嫁給他。包括對男方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雙方志趣是否相同等一些問題。 晚唐十二窟的《婚禮圖》中的壁畫“男拜女不拜”也表明了當時女子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當時唐朝的敦煌地區(qū)就存在試婚的風俗。但試婚不是隨意的性行為,也要訂立正式的契約,這就是《優(yōu)先婚前同居書》。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婚姻形態(tài)是名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實際上的一夫多妻制,只不過有妻妾之分而已。資料表明,敦煌也不例外,如《敦煌拾零·十二時》云:“縱然妻子三五房,無常到來不免死?!薄妒r》云:“廣置妻房多系絆”;《目蓮變文》云:“縱令妻妾滿山川”等。同時,當時離婚較為簡單容易,女子再嫁社會也不以為怪。那時離婚稱為“放妻”,只要男子寫一紙“放妻書”,并為女方和見證人認可,就可解除婚姻,各奔東西。 離婚的原因有性格不合,妻子有過錯,或婦女主動提出離婚等。
敦煌石窟中發(fā)現(xiàn)的唐朝著名文人白行簡所著《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表明了當時人們對夫妻之間的性愛十分重視。 白行簡,字知退,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弟弟,元和二年進士及第。其文辭簡約,有其兄風格。但辭賦尤稱精密,文士皆師法之。白行簡以傳奇著稱,代表作《李娃傳》,寫的是滎陽大族鄭生熱戀長安娼女李娃,屢經(jīng)波折,幾經(jīng)喪生,終獲美好結(jié)局。故事情節(jié)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對李娃、鄭生的描寫,不僅恰如其分,而且人物形象也有個性特色;對某些具體場景的描繪也頗為細致逼真,表現(xiàn)了唐代傳奇創(chuàng)作中寫實手法的高超成就。因此,《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就是其以寫實手法而完成的一篇傳世之作。它具體生動地描繪了夫妻性生活的全過程,具香湯,洗拭陰畔,整頓褲襠,開花箱而換服,攬寶鏡而重妝“。看來在唐代,夫妻過性生活被視為自然、正常的事情,雖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并不避待女,夫妻性生活后還要待女侍候,進行清洗與換衣,講求性衛(wèi)生。 這篇“樂賦”認為性愛是夫妻之間感情的重要基礎(chǔ),夫妻的性愛快樂是人生的一種根本的快樂,在新婚之夜夫妻雙方應親密配合地進行進行。因此新婚夫妻要于“青春之夜,紅幃之下,冠纓之際,花須將卸,思心凈默,有殊鸚鵡之言,柔情暗通,是念鳳凰之卦。”這說明了新婚之夜第一次洞房之前有一種念鳳凰之卦的習俗,因為鳳凰有光明的象征,“鳳凰于飛”象征規(guī)妻生活和諧美好。所謂“合乎陰陽,從茲一度,永無閉固,或高樓月夜,或閑窗早春,讀素女之經(jīng),看隱側(cè)之鋪,立障圓施,倚枕橫布?!边@說明當時民間性知識書籍頗為流行,夫妻過性生活前有閱讀這些書藉、參照以行事的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