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fā)育有敏感期 家長不要粗暴干涉“不良行為”
新華社銀川2月4日專電(記者陳曉虎)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幾個月大的嬰兒啃自己的姆指時,被父母以“不衛(wèi)生為由”粗暴干涉;一歲多的孩子蹣跚學步,不走平路,遭到父母訓斥……幼兒教育
專家解析說,其實孩子的這些看似“不良”的行為,都是孩子在發(fā)育敏感期的正常表現(xiàn),只是家長不了解罷了。
孩子的發(fā)育敏感期有許多表現(xiàn),比如嘴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等。所謂發(fā)育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指在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會對外在環(huán)境的某些刺激產生特別敏銳的好惡感受,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
寧夏幼兒教育專家孫瑞雪、李躍兒研究發(fā)現(xiàn),順利通過一個發(fā)育敏感期后,兒童的心智水平便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敏感期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當孩子進入發(fā)育敏感期時,其內心會產生一股無法遏止的動力,驅使他們對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沖動,這一時期同時被教育家們稱之為學習關鍵期。如果發(fā)育敏感期的內在需求受到妨礙,就會喪失學習的最佳時機,日后若想再學習這項事物,不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時間,學習的成效也不會理想。發(fā)育敏感期也是影響孩子心靈、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期,因此,成人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引導,而不能以成人的好惡判斷去阻止幼兒發(fā)育敏感期的行為表現(xiàn)。
李躍兒認為,家長如果不了解孩子發(fā)育敏感期的心理、成長機制以及精神世界,就不能夠從內心真正地順應孩子的天性,這就造成教育與被教育之間脫節(jié),至使許多孩子厭煩學習、心理不健康,嚴重者會出現(xiàn)生理缺陷。
怎樣了解孩子的發(fā)育敏感期?家長除必須閱讀一些關于孩子心理成長機制的書刊外,關鍵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質,經常性觀察其表現(xiàn),這是一項艱巨而有意思的工作,沒有什么技巧,只需要耐心和恒心。如果真正了解并順應了孩子的發(fā)育敏感期,有時甚至不用辛辛苦苦地專門去學習教育方法,就能有效地塑造教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