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手機短信中接到辦理文憑、證件、車牌、發(fā)票、刻章甚至供假鈔、槍支、黑車等大量非法內(nèi)容的廣告,將情況反映給報社,記者詢問警方,警方提醒說,這種“網(wǎng)上賣槍”行為多是騙人錢財?shù);(《重慶晨報》1月16日報道)
高價兜售2005年考研試題的郵件發(fā)到一位先
生的電子郵箱中,這位先生及時向報社記者反映,記者采訪教育部,某工作人員的回答是: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的試題都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考生不要相信出售考研試題的網(wǎng)上小廣告,免得自己上當受騙。(《新京報》1月16日報道)。
這兩則新聞反映問題的性質(zhì)都很清楚:如果他們的“業(yè)務”是真,這些人已經(jīng)違法,不但應該立即采取措施制止,而且他們也應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這些人的“業(yè)務”是假,就屬于詐騙行為,同樣也應該將其繩之以法。但是當?shù)氐木胶徒逃康幕卮饏s輕描淡寫,一個僅僅是提醒,一個是信誓旦旦的保證。
我不明白警方何以對“騙人錢財”如此寬容,更不明白警方為何這么有把握地認為這些廣告目的只是“騙人錢財”,難道假文憑、假證件、假車牌、假發(fā)票沒有泛濫成災?難道假鈔票、黑車、假槍沒有危害社會?我更不明白教育部何以對自己的保密措施這樣自信,要知道英語四六級考試網(wǎng)上泄題事件引起的爭議猶然在耳,而且縱觀近年來國家的統(tǒng)一考試,泄題事件時有發(fā)生:大到高考、自考、研究生入學考試,小到英語四六級等。
那些利欲熏心的人盡管十分狡猾,但畢竟留下了電話或電子郵件等聯(lián)系方式,為什么就不能先將事情弄清楚?警方的職責是打擊違法犯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安全,而不是止于提醒。至于教育部工作人員所說的嚴格保密措施,筆者不知道“嚴”到了何種程度,但既然有人叫賣試題,最起碼也應該看一看試題的真假。(子非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