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網(wǎng)上媒體 新聞中心> 國內國際 > 正文

美日3名科學家獲諾貝爾化學獎 日籍者出生長春

1
青島新聞網(wǎng) 2010-10-07 07:43:28 新京報 現(xiàn)有新聞評論    新聞報料

美日3名科學家共同獲得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

    與日科學家共享諾獎的美國人赫克?,F(xiàn)年79歲。

    ■ 特寫

    凌晨5點接到獲獎電話

    6日11時57分(北京時間17時57分),按照慣例,評審委員會電話連線身處美國東海岸的根岸。

    瑞典電視臺記者率先問及得知獲獎時正在做什么,根岸回答,前一天午夜入睡,凌晨5時接到電話,“我睡得正熟”?!棒[醒”后,根岸說自己“極度高興”。一名評審委員說,發(fā)布會前與3

名獲獎者取得了聯(lián)系。當時,赫克身處菲律賓,最初反應是“驚喜”,不久恢復平靜。

    盡管三人年事已高,但身體狀況良好,愿意參加12月10日在瑞典舉行的頒獎典禮。赫克、根岸和鈴木現(xiàn)年分別79歲、75歲和80歲。

    新聞發(fā)布會連線的最后階段,記者集中詢問“鈀催化交叉偶聯(lián)反應”的應用前景。根岸說,這一課題所獲成果可應用于不少領域,或可用于創(chuàng)制新藥物,但“我不知道具體會是什么”。

    ■ 釋疑

    以鈀為“媒”撮合碳原子

    據(jù)新華社電 碳原子化學性質不活潑,不愿相互結合。怎么讓這些懶洋洋的碳原子活躍起來,好將它們湊作一堆?

    一百多年前人們已經(jīng)想到辦法,法國科學家格林尼亞發(fā)明了一種試劑,利用鎂原子強行塞給碳原子兩個電子,使碳原子變得活躍。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成果,使格林尼亞獲得了191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但是這樣的方法在合成復雜大分子的時候有很大局限。人們不能控制活躍的碳原子的行為,反應會產(chǎn)生一些無用的副產(chǎn)物。在制造大分子的過程中,副產(chǎn)物生成得非常多,反應效率低下。用鈀作為催化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鈀原子就像“媒人”一樣,把不同的碳原子吸引到自己身邊,使碳原子之間的距離變得很近,容易結合——也就是“偶聯(lián)”,而鈀原子本身不參與結合。這樣的反應不需要把碳原子激活到很活躍的程度,副產(chǎn)物比較少,更加精確而高效。

    ■ 反思

    “如果一名科學家在俄羅斯提出一個天才想法,我們的官僚主義者會把它塞進棺材?!?/p>

    ——已故俄羅斯科學家金茨堡

    官僚主義害了俄羅斯科研?

    梅德韋杰夫批評俄人才政策失誤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俄羅斯裔科學家海姆和諾沃肖洛夫5日以石墨烯研究捧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兩人均出生于俄羅斯,畢業(yè)于莫斯科理工大學,曾在莫斯科從事科研工作,后相繼赴荷蘭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任教。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當天批評俄政府沒有在年輕學者畢業(yè)后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條件,導致人才流失?!拔覀冃枰Γ@樣我們的天才才不會出國,”梅德韋杰夫說,“我們的實驗研究基地已經(jīng)嚴重過時,最近幾年沒有開發(fā)(研究基地)?!?/p>

    在俄羅斯從事納米技術和應用物理研究的因杜卡耶夫認為,雖然蘇聯(lián)教育模式令科研人員擁有較高理論水平和實驗能力,但“資金和現(xiàn)代化設備匱乏、工作和居住環(huán)境不佳”迫使一些俄科研人員離開祖國。20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已故俄羅斯科學家金茨堡去年則曾批評俄學術界存在官僚主義和資金使用不當?shù)痊F(xiàn)象。他說:“如果一名科學家在俄羅斯提出一個天才想法,我們的官僚主義者會把它塞進棺材?!?#160; (新華社專稿)


相關閱讀
手機看新聞 | 查看所有評論 網(wǎng)友評論
1
用戶名:  密碼: 匿名發(fā)表 新用戶注冊

上一篇:以士兵辱囚視頻曝光 女囚蒙眼受縛男兵怪笑
下一篇:江蘇一醫(yī)藥公司深夜爆炸 震醒半座城7人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