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上學后孩子變了沒有? 島城流動兒童高達7.7萬人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雖同享義務教育但心理健康有待全社會關注 ????見到老師和長輩很少說話,操著各地口音,缺少父母照料,跟父母租住在十幾平方米的“棚戶區(qū)”,黑黢黢的脖子和小手,臟兮兮的衣服……在這城市里,這種稍顯悲涼的童年似乎總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分不開。2004年,青島市中小學取消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青上學的借讀費,如今島城已經(jīng)有超過7.7萬名“新市民”子女進入小學和初中校園,這些“流動兒童”享受著與城市孩子一樣的義務教育,但當他們進入陌生的學校,加入陌生的人群里,還是與身邊的城市孩子有著些許差異。 ????●明明(5歲,從菏澤來城陽) “小朋友們說我是外人” ????“明明這孩子特別孤僻?!背顷栆簧鐓^(qū)幼兒園楊老師說,五歲的明明跟父母從菏澤來城陽打工,今年2月份進入幼兒園,不到一個月,他就和小朋友打了七八次架。有一天,他死活不愿來幼兒園,是家長強行送來的,他跟老師說,園里的小朋友不跟他玩?!八麄兌颊f不認識我,不愿意和我玩?!泵髅魑卣f。原來幼兒園的孩子大都是同一個社區(qū)的,他們感覺明明是個外人,才疏遠他。 ????楊老師鼓勵明明主動和小朋友交往,但三個月過去了,如今“在幼兒園,明明遇到事一著急就尿褲子。”楊老師說,聽家長說明明以前沒有這些問題,可能是幼兒園里的孩子經(jīng)常說他是外地孩子,在他心里產(chǎn)生極大影響,他覺得周圍沒有可信任的人,才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東東(9歲,從菏澤來青) 進城上學后話變少了 ????孫梅和丈夫從菏澤來青打工,她在市場上賣菜,丈夫是司機,經(jīng)常到外地送貨,9歲的兒子東東每天自己上學,晚上放學后,東東要么到市場上等她收了攤一起回家,要么自己先回到他們租住的小平房。 ????孫梅說,原先在農(nóng)村,孩子性格外向,整天和村里孩子皮打皮鬧,可進了城上了學,孩子突然變得話少了,不愛活動了。兒子偶爾還會跟自己提出,要買好筆好書包,說別的同學都有。孫梅說,到了城市,看到城市家庭對孩子教育很重視、投入也多,她也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多花些時間和金錢,但自己實在力不從心,只能依靠學校,希望孩子能在老師的教育下有出息。“孩子能不能成才全靠老師了?!睂O梅顯得有些無奈。 ????熱點關注 上課把自己“埋”在課本后 外來務工子女多表現(xiàn)出不自信、敏感、自卑等問題 ????四方區(qū)宜陽路小學共有802名學生,其中257名是外來務工子女,占學生總數(shù)的三成還多,最多的一個班41名孩子里有27名來自新市民家庭。盡管這些孩子與城市孩子一起上學放學,一起考試,然而由于受到環(huán)境影響和家庭條件的制約,學習成績明顯落后于城市孩子。 ????宜陽路小學4年級某班的班主任張老師告訴記者,新市民子女與城市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沒差別,然而家庭的影響卻讓他們的成績漸漸分化。有個外地來的孩子,他父母每天一早都要到市場上去賣肉,平時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學習,孩子放了學都要到父母的攤位上寫作業(yè),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怎么能保證孩子能安心學習、復習功課? ????張老師感覺,外來務工子女最明顯的表現(xiàn)便是上課時不自信,一些外地務工子女往往在上課時愿意把自己“埋”在課本后,回答問題有時也以書遮面。有時為提高孩子自信心,張老師會挑出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讓這些孩子回答,但這些外來娃回答聲音大多非常低?!八麄兣聫堊欤峦瑢W們瞧不起自己?!睆埨蠋熣f,曾經(jīng)有名新市民子女很少說話,課堂上也很少發(fā)言,當她詢問原因時,那個孩子的回答是“老師,我怕丟人”。因為這個孩子家鄉(xiāng)口音非常重,父母平日里又沒有多少時間給他輔導,連說話的時間都很少,因此孩子越不會越不敢張口問。 ????“父母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影響孩子。”張老師說,外來務工子女家庭中父母雙方文化水平一般較低,平時忙于生計,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心理缺乏關注,這些都影響到孩子平時生活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這些家長來開家長會時甚至可能穿著拖鞋。”幾名老師告訴記者,有的家長還帶著更小的孩子來參加家長會。老師們表示,很多新市民家庭對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任其發(fā)展,也有人表示不知道怎么管、管不了,于是從這些家庭中走出來的孩子就像是一匹匹脫韁的小馬駒,各種不良的習慣嚴重影響了他們在學校的學習生活。 ????專家說法 關注外來娃心理成長 ????市教體局基教處叢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全市小學和中學外來務工子女總數(shù)超過7.7萬名,而且這個數(shù)字正在以每年3000人至5000人的標準增加。從長期統(tǒng)計來看,四方區(qū)、李滄區(qū)以及黃島區(qū)是流動兒童生源增長最快的區(qū)市,其中作為城鄉(xiāng)接合部的李滄區(qū)部分區(qū)域,流動兒童生源甚至超過1/3。 ????在采訪中,不少學校老師向記者表示,外來務工者子女的共性是心地純潔,感情真摯,愛勞動,不嬌氣,只是缺少基本的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學習的內動力不足。宜陽路小學的李校長說,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加強關愛,不僅要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而且要及時發(fā)現(xiàn)其學習上和心理上的變化。由于目前大多數(shù)新市民仍然在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忙碌,在保證孩子的安全后,很少關心孩子的教育。李校長認為,中小學,尤其是小學階段,是孩子養(yǎng)成習慣和人生觀的關鍵階段,除掉金錢和收入的限制,家長能盡量多配合學校關心一下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將有很大的幫助。 ????新聞延伸 ????“我們學校有一間 ‘愛心超市’,這些家庭收入低的外來務工子女和城市低保家庭的孩子一樣,可以免費到超市來領取愛心物品?!币岁柭沸W的李校長告訴記者,超市里有本子、鉛筆、書包等各類學習用具和生活用品,每周五下午免費開放,符合條件的學生如果有需要,可以拿著自己的愛心超市卡到超市領取這些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老師在登記后定期檢查。 ????李校長說,起初愛心超市是學校的老師和有能力的學生家長自發(fā)捐獻建成的,后來社會上一些有愛心的企業(yè)開始自發(fā)地捐資捐物,不斷保證愛心超市內的貨物量。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流動兒童數(shù)量的增加影響的不僅僅是教育資源的重新布局,也讓城市包括教育部門在內的許多部門開始更加關注這個群體,無論是政策還是幫扶機制,或者是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都在逐步探索,爭取給予這些孩子和家庭更多的幫助,更為公平的待遇。 本版撰稿 記者 于順 王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