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青島新聞網(wǎng) > 文娛體育社會 > 正文  
 
農(nóng)民只有小學文化 20年研究造出27個機器人(圖)

青島新聞網(wǎng)  2006-09-02 08:01:03 廣州日報

 

 

  “吳玉錄是我爹,我拉我爹去逛街,謝謝。”老吳研制的會拉洋車的吳老二十五邊奔跑邊這樣介紹自己。   

  1個農(nóng)民爹和他的27個機器娃

  一個只
有小學文化的農(nóng)民在20年里奇跡般地制造出27個機器人

  機器人,在人們的概念中,總是與科幻故事里的外星人,或是高新技術(shù)的工業(yè)應用等相聯(lián)系,且每次機器人的締造者都絕非凡夫俗子,但這種常態(tài)有時也會出現(xiàn)例外,一個家住北京通州漷縣馬務村的莊稼漢就打破了這種所謂的常態(tài)定律,機器人締造者也破天荒地與農(nóng)民身份畫上等號。

  “假如教授說做機器人,可能別人會覺得很平常,但恰恰是我文盲吳老漢,別人不得不覺得新鮮。   

  ”現(xiàn)年46歲的吳玉錄這樣告訴記者。最近他的第27個機器人誕生了,是個會抬腿邊走路邊扭腰的機器姑娘。老吳告訴記者,他陸續(xù)開始生產(chǎn)并銷售自己的手工機器人。前不久,北京一個市民就花3萬元買走了他最得意的會拉二胡會寫字的機器人“超級吳老五”,而中科院也買走了會跳躍會翻跟頭的機器人“吳老八”。

  二十年來,吳玉錄用他那雙干農(nóng)活的粗手創(chuàng)造了27個機器人,“吳老大”、“吳老二”……而媒體的報道也讓吳玉錄有了許多特別的稱呼,“機器人老爸”、“農(nóng)民發(fā)明家”……

  土鄉(xiāng)村出了個“文盲”工程師

  吳玉錄告訴記者,從出名以來,現(xiàn)在他每天都忙碌于接受中外媒體采訪、接收全國各地要求購買機器人的訂單,并兼職多家公司的機械工程師。目前老吳就在中央電視臺10頻道當?shù)谰咧谱魅,并受聘于幾家外地公司擔任高級技術(shù)經(jīng)理。

  吳玉錄生活的馬務村,位處北京東南郊,村子里平房錯落、雞犬相聞、麥田無際,生活狀態(tài)與北方邊遠山村無異。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在北京地圖都難找到的地方,卻出了一個被周圍所有人當作另類分子的“文盲”工程師。

  村里無論老少都認識他,記者剛到村口一打聽,便有村民熱心地給帶路。據(jù)說村里人都愛往他家跑,因為他家總有看不完的新鮮東西,聊不完的話題,用一位村姑的話說:“都愛看他搗鼓新玩意兒。”

  心靈手巧贏得貌美妻子

  見到吳玉錄時,他比記者想象的更純樸,老吳的妻子董淑艷總說他:“土里土氣的!比欢褪沁@樣一個老土的莊稼漢,卻徹底地“征服”了當年貌美的妻子的芳心。

  董淑艷清楚地記得,二十年前吳玉錄苦苦追求自己的那段“激情歲月”。“1986年的一天,有個親戚上門跟我父母說親事,說是鄰村有個小伙子,手挺巧的,人也老實,對我有意思。我當時就不樂意,我覺得不嫁則已,嫁就得是一白馬王子。”董淑艷的家里有四個哥哥,從小就最受寵,心氣一直挺高的。

  雖然董家覺得吳玉錄人老實,女兒過門不會受氣,但女兒反對也沒辦法。就這樣,好長一段時間董淑艷都不愿見他。

  事情出現(xiàn)轉(zhuǎn)機是在當年的夏天,“一日,我跟很多女友一塊納紗,天氣太熱了,只好停下到樹下乘涼。那天他正好路過,老遠就聽到他二八單車上滿車掛著的鈴鐺響聲,村里人都知道,他很另類,連單車裝飾的都跟別人不同!倍缙G記得,“那天他老遠見到我熱得身上直冒汗,就一聲不吭,頭也不回地走了。過了大約兩天,他又來了,車后面放著一個挺奇怪的東西。當時村里也沒有什么電器,都沒見過他做的東西,后來他說,那個叫電動蒲扇的東西是專門為我做的!

  當時,董淑艷身邊的女友都說,吳玉錄這么能干的人,可不能錯過,也是那一次董淑艷開始改變對吳玉錄的看法。在隨后的日子里,吳玉錄常為董家修電器、做點小東西!拔蚁矚g什么,他就給我做什么!倍缙G說,正是這樣,在家人的撮合下,他們結(jié)為了夫妻。

  可是,話音剛落,董淑艷卻突然陷入了沉默,原來,結(jié)婚后,董淑艷十分不滿丈夫每日玩世不恭的樣子。“他像個孩子似的,大男人家里什么事都不管,每天都搗鼓那些破機器!

  驚險經(jīng)歷讓妻子心驚肉跳

  當原本寄托著浪漫的機器變成丈夫每日生活的全部時,董淑艷開始抱怨了。她覺得家里一切大小事都得自己扛,甚至包括種地,這種苦累是自己當初所沒有想到的,而自己的丈夫卻每日沉迷于“不務正業(yè)”的愛好。她感到十分氣憤。但真正讓她厭惡,甚至想過離婚的是后來發(fā)生的幾次驚險經(jīng)歷。

  那是十多年前老吳剛開始著手做機器人時,卻發(fā)生了爆炸。當天,一個機器人快做完了,可是需要電池,于是,老吳就到常去的廢品收購站找廢舊電池。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是全是洋文,老吳連中國字都沒認全,哪里知道上面寫的是什么;丶乙怀潆,爆炸了,當即就把老吳炸得血肉模糊,后來才知道那是雷管,不是電池。鄰居聞訊趕緊把他送醫(yī)院,并通知了當天在外的妻子。

  “那次太慘了,當時我還穿一件秋衣外加一件毛衣,炸傷后毛衣、秋衣都跟血肉粘到一塊,做手術(shù)時,醫(yī)生為此折騰了好半天!庇浾邚膮怯皲浀纳砩虾褪直劭吹疆斈瓯粝虑逦呐f傷疤。

  “當時村里人告訴我,他住院了,可是到了病房,我轉(zhuǎn)了幾圈都沒找到他。突然靠病房門口的那張床上有人喊了我一聲,我這才知道,那人正是我丈夫!笨吹较駨膽(zhàn)爭前線下來的丈夫,董淑艷哭成了淚人。

  大大小小的事故總是伴隨老吳發(fā)生,但住院那次是受傷最嚴重的,而另一次事故則是吳家經(jīng)濟損失最嚴重的,甚至改變了今天吳家人的生活方式。

  那是夏天麥收時節(jié)的一個晚上,老吳一家人出去了,調(diào)壓器忘了關(guān),到了夜里供電電壓上去了,結(jié)果超高壓引起了電器失火,家里東西全部燒光,為此他們還在鄰居家借住了一個月,F(xiàn)在住的房子是新蓋的,吳家為此還欠著親戚的債。

  忍無可忍的妻子甚至跟老吳說,這日子沒法過了,“我每天都在心驚肉跳”。這一次“聰明”的老吳對妻子“發(fā)誓”:“我改,以后再也不搗鼓那些東西了。”看著老實巴交的老吳,妻子再一次心軟了。想起多年的艱辛日子,董淑艷說:“了解我們家的人都知道,吳玉錄的成功有我一大半的功勞!

  干農(nóng)活不忘琢磨機器

  老吳從小就迷機器,用老吳話說,“機器是我一輩子的興趣”,說改只是緩兵之計。

  “他的腦子里只有機器,讓他種地施肥,他卻坐在田埂上發(fā)了半天呆。第二天,家里的自行車就給改裝了,除了在大梁上加了一個底端帶有扁鏟樣小犁的圓筒外,自行車的后面還連上了一個蓋子,車推過去,溝也開了,種也撒了,土也蓋了,車后輪還把土壓實了。平時需要四個人干的活,吳玉錄一個人就可以輕松忙完!

  “讓他給地里的玉米脫粒,他卻跑回家,叮叮當當兩個下午,就把一個自動脫粒機做成了。玉米往里面一扔,幾秒鐘就給剝離得干干凈凈,既省時又省力!

  “他的發(fā)明,我看硬是讓懶給逼出來的!逼拮诱f起老吳,氣又不是,愛又不是。

  吳玉錄:我和造飛機的農(nóng)民不一樣

  那么,一個“文盲”莊稼漢又是如何能有這般能耐,“搗鼓”出連工程師都驚嘆的機器人呢?為此,記者試著透過與吳玉錄的對話尋找真相和答案。

  記:在絕大多數(shù)人看來,沒文化研制出機器人幾乎不可能,你覺得呢?

  吳:我想我會是個例外。當年我只上過小學,而且那時不愛學習,經(jīng)常逃學,考試交白卷,算起來,現(xiàn)在也就是小學三年級的文化水平,很多字我都不認識,更別提什么數(shù)學公式了。按照現(xiàn)在的標準,我應該是個“文盲”。

  記:那你是如何實現(xiàn)這個外人認為的奇跡?

  吳:這跟興趣有關(guān)系,算起來我迷上機器人有三十年歷史了,從小就愛琢磨東西,真正開始有造機器人的想法是二十年前,但是當時心里沒琢磨透,只是停留在想法上,造出我的“吳老大”卻是十年前的事。那時從電視上看到機器人的報道,于是決定自己試試。當時就把自己關(guān)在房子里,幾天幾夜地琢磨,連吃飯睡覺都在想機器人原理。

  記: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水平在不斷提高?

  吳:從第一個全身電線,靠糊紙皮做頭像的機器人到現(xiàn)在全金屬包裝的完整機器人,從十多年前只會簡單挪動的第一代機器人,到現(xiàn)在會說話,會寫字,會拉二胡,甚至會拉洋車奔跑,這個過程我的技術(shù)在不斷成熟。

  記:你的水平會不會受到什么制約?

  吳:會的,現(xiàn)在我感覺,如果還要有大的提高必須依靠電腦芯片,我所做的都是純機械的,主要靠電機驅(qū)動,雖然用簡單機械原理實現(xiàn)復雜的動作并不容易,但沒有太大的發(fā)展,要有大的突破還是需要現(xiàn)在的高新技術(shù)。

  記:有想過繼續(xù)深造學習新技術(shù)嗎?

  吳:是想過,不過學習文化,我等于從零起步,不知道怎么學,我連電腦都沒碰過。但我覺得人各有所長,我在機械上研究了幾十年,比較在行。跟現(xiàn)在的知識分子比理論,我當然沒法比,但如果比動手能力,比創(chuàng)造靈感,我想我有優(yōu)勢,而這個恰恰是他們所欠缺的。

  記:你的這些優(yōu)勢有改變你的生活嗎?

  吳:中科院自動化所曾邀請我到那工作,但我喜歡自由自在地在農(nóng)村生活,所以沒答應。現(xiàn)在我為央視做特聘道具設(shè)計師,上到天文物理、下到人體器官,甚至古代打仗的拋石器我都可以做,只要告訴我意思,我都能琢磨出東西。還有就是全國各地的來信和電話,讓我設(shè)計各種東西,目前在著手一套魔術(shù)道具,也是結(jié)合機器人原理做。

  記:你的機器人給你帶來了什么榮譽?

  吳:2004年8月,在湖南衛(wèi)視舉辦的“發(fā)明之星”比賽中,成為全中國第一個“最聰明的農(nóng)民發(fā)明之星”,并捧回10000元獎金。為此,北京通州區(qū)的領(lǐng)導曾多次到我家看過我,并為我辦理了兩項機器人的專利。

  記:相比媒體曾報道過的造飛機的農(nóng)民,你有什么不同嗎?

  吳:我所做的機器人都有共同的特點,都能用腿走路,都依靠大地作為支撐。這是第一點。另外,我比較幸運,造行走的機器人合法,而造飛機上天則不合法,再有就是,我的機器人相對安全得多,不成功最多機器人不能動,而不像造飛機,一次試飛失敗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文/圖 本報記者 柳建云

責任編輯:屠筱茵

頁面功能   】【 小字】【 】【打印】【關(guān)閉

相關(guān)鏈接:
 
下一篇:
 
新老版本悟空大盤點:周杰倫版最受期待(組圖)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 海爾中央空調(diào)組建"裝修聯(lián)盟"
· 島城唯一全北美外教英語授課學校
· 世界超薄筆記本電腦3899元熱賣
· 阿帝蘭涂料誠征青島地區(qū)總代理
· 頤和星苑"原生態(tài)水系景觀"亮相展會
· 新托福 New Toefl iBT登陸青島
· 青島華僑學校 國際化雙語招生招聘
· 天津大學MBA班9月7日開課
· 文蒸嘉爾幼兒園親子園招生(雙語)
· 五色土-投資收益7% 借款僅需三五天
· 島城首家男子醫(yī)院——專業(yè)只為男人
· 半年英語免費學 外教老師帶回家
青青島短信中心
>>點擊進入短信頻道  

站內(nèi)檢索
 

版式檢索

舊報全文檢索

專題匯總

實用信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