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幢位于上海徐家匯的 在建商品房。新華社發(fā) |
   業(yè)主退房潮席卷上海灘房價下跌是退房風起的真實原因    據(jù)新華社電 年
底,樓市再起風波:上海出現(xiàn)大規(guī)模退房風潮,越來越多的預售房買房人開始采取群體性行動——或拒收房屋,或停止還貸,或走向法庭,而訴求只有一個:退房!    寧掏違約金堅決要退房
   11月23日,位列上海地產(chǎn)十強的大華集團遇到了大麻煩:它所開發(fā)的樓盤“水岸藍橋”的51名業(yè)主,將一份聯(lián)名解約“通牒”遞交給開發(fā)商、貸款銀行和貸款擔保公司,強烈要求退房,并聲明集體停止償還房貸。退房業(yè)主代表甘先生說,為了退房,他們寧愿按合同約定,承擔總房價3%的違約金及一切相關費用。
   地產(chǎn)人士分析:“孤立地看,一個樓盤退房只涉及幾十戶人家,但若處置不慎,則可能連鎖反應,引起大面積翻盤———至少是信心的翻盤。這就是風潮比風波的可怕處!”眼下,開發(fā)商拒絕退房使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
   房價下跌是退房風起的真實原因!八端{橋”的這些退房人大多是在去年底和今年初時預購的,當時買價在9000元/平方米至14200元/平方米之間,如今周邊同類二手次新房的掛牌價已跌至每平方米8000元到9500元之間。如此一來,每套房子價格就縮水少則十多萬、多則二十余萬。兩害相權(quán),違約退房實為減損。
   房市昨之“熱”必致今之“變”
   從通宵達旦“排隊搶購”到此起彼伏的“集體退房”,上海樓市之變其實正是過熱的房地產(chǎn)市場最終必然回歸理性的縮影。而眼下,全國房地產(chǎn)業(yè)宏觀調(diào)控的成效確在顯現(xiàn),但樓市博弈未消,困局猶在。
   專家分析,樓市困局的形成大多經(jīng)歷“四部曲”:
   首先是“開發(fā)預熱”階段。其次是“投資火熱”階段。其三是“炒賣狂熱”階段。最后才是“博傻”階段。不少真正需要房子的中低收入者成為“博傻”游戲“最后一棒”的接棒者,而“從窮人口袋里掏錢”的真正炒家早已出手脫身。
   “退房風潮”正是在這“最后接棒”的背景下釀成。中國土地學會秘書長黃小虎的話頗耐人尋味:“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很低,一方面開發(fā)商暴富,這本身就是一個社會兩極分化的組成部分。房價上漲過快促進了投資、投機活躍,最后的結(jié)果實際上就是窮人補貼富人!”
   如何拯救樓市
   上海“退房風潮”所暴露出的種種問題,呼喚對整個樓市深刻反省。專家認為,“拯救”樓市須從以下三端入手:
   其一,盡快實行土地公開拍賣,賦予地價形成比較合理的競爭機制;其二,建立可行的利益調(diào)節(jié)機制,收取土地級差的增值收益;其三,對于市場機制力所不能及的領域,政府須“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