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區(qū) | 聊天 | 郵箱 | 建站 | 房產 | 影視 | 求職 | 游戲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廣告
首頁 > 青島新聞網 > 特別報道 > 正文  
北大教授分析:死刑對犯罪的威懾到底有多大?

青島新聞網  2005-11-20 16:03:18 新京報

  
 

  由于一種暴力的沖動也許在人的本性中就有其萌芽、在我們的歷史傳統(tǒng)中也有其淵源、在20世紀的戰(zhàn)爭和動蕩中則更是一度張揚,我們如何尊重并切實地保護生命、就成為我們更為根本的一個目標,同時也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11月13日,我談了《死刑究竟意味著什么》,其中提到了死刑存廢的爭辯問題。這個爭辯主要
涉及兩個論域:一是目的論或結果論的論域,即看死刑是否能達到我們賦予它的目的、或產生我們希望的結果;二是義務論或道義論的論域,即看死刑本身是不是正義的體現(xiàn)和恰當手段。這里先考慮第一個論域。

  我在此先排除對死刑的濫用,比如將死刑用于偏私的目的,用于擴張權力、排除異己———雖然這并不是容易避免的,但我們還是在最良好的意義上考慮其目的,這就是通過死刑來制止刑事犯罪,首先直接制止犯罪人的犯罪,即防止其再犯罪的個別制止;其次是通過一種威懾作用,來間接制止其他人可能的犯罪,即事先的一般預防或者說“殺一儆百”。

  死刑的威懾要生效,必須使人心里產生對死亡的畏懼。

  的確有極少數(shù)不怕死的亡命之徒,也有一些可能為嚴重的生計或侮辱所迫而鋌而走險的人們,對他們“奈何以死懼之”?還有不少犯罪者當時并不考慮和計算后果,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激情犯罪、非理性犯罪。他們事發(fā)時不管不顧,雖然過后畏懼,但卻悔之晚矣。

  人并不是只有理性。

  但的確許多一般人是畏懼死的,且在一般情況下是有理性的。這樣死刑就能起到一定的預先的威懾作用,但這種作用是否大到足以抵消它作為一種斷然結束人的生命的“惡”的性質,又是否大到不足以用其他手段來替代這種威懾?

  初看起來,威懾的效果似乎是一個可以用經驗和實證方法解決的問題。但是,因死刑而產生的畏懼的感情是在一個人心里發(fā)生的,我們怎么能知道有多少人是因為害怕死刑而停止了犯罪,或者有多少人是因為沒有死刑就會去實施犯罪?所以,論證常常只能采取間接的觀察和統(tǒng)計在擴大或中止死刑之后的惡性犯罪率是降低還是提高等方式。然而,在這方面卻一直存在爭議而尚無定論,國外有些調查研究認為死刑降低了暴力犯罪率,也有些調查研究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最明顯的一個證據(jù)就是許多國家在廢除死刑之后,暴力犯罪率并沒有上升反而下降。所以,以為死刑對遏制犯罪最有效,可能在相當程度上只是一個人們想當然的“迷思”,它并沒有、甚至也無法得到足夠的客觀論證。而根據(jù)我們國家近二三十年的經驗,死刑威懾的作用也同樣令人懷疑。這些年死刑的罪名趨于增多,判處和執(zhí)行死刑的力度增大,然而,犯罪、尤其是惡性犯罪的大案要案是多了還是少了?我們的確可以反躬自問:擴大死刑是否真的給我們帶來了足夠的外部安寧(且不說內心平靜)?

  而且,鑒于死刑的殘酷性質,這種舉證的責任是應當主要由支持者來承擔的。

  死刑是一種斷然的暴力,如果它不能有效地“以暴制暴”、“以惡制惡”,即便從目的論的觀點來看,也沒有存在的理由。而一次性的死刑還是持續(xù)的終身監(jiān)禁,究竟何者更具有穩(wěn)定的威懾力,也還存在爭議。

  另外,即便是像死亡這樣強度的刺激,人的心靈對之也是會逐漸麻木的。而有時適當減少刺激,較低的刺激也可能發(fā)生同樣的威懾力量。這方面尺度的掌握自然與時代和國情有些關系。俗稱“亂世用重典”,這話有一點道理,但如果迷信于此,就可能擺脫不了亂世與重典的惡性循環(huán),因為重典對社會治亂與否也會有反作用。普通人的心理和行為,在相當程度上是由其所處社會的政治法律所支配的。殘酷之法往往造就殘酷之民。18世紀意大利法學家貝卡里亞指出,“刑罰最殘酷的國家和年代,往往就是行為最血腥、最不人道的國家和年代。因為支配立法者雙手的殘暴精神,恰恰操縱著殺人者和刺客們的雙手”。所以,“刑罰的規(guī)模應該同本國的狀況相適應。在剛剛擺脫野蠻狀態(tài)的國家,刑罰給予那些僵硬心靈的印象應該比較強烈和易感……但是,隨著人的心靈在社會狀態(tài)中柔化和感覺能力的增長,如果想保持客觀與感受之間的穩(wěn)定關系,就應該降低刑罰的強度。”

  有許多善良的人們擔心,廢止死刑是否會使犯罪得不到足夠的威懾而蔓延。

  但正如貝卡里亞所說,“對于犯罪最強有力的約束力量不是刑罰的嚴酷性,而是刑罰的必定性”。孟德斯鳩也說:“如果我們研究人類所以腐敗的一切原因的話,我們便會看到,這是因為對犯罪不加處罰,而不是因為刑罰的寬和。有兩種腐化,一種是由于人民不遵守法律,另一種是人民被法律腐化了。被法律腐化是一種無可救藥的弊端,因為這個弊端就存在于矯正方法本身中!遍L遠和全面地看來,準確、及時和適度地懲罰犯罪,要遠比一味加重刑罰的殘酷性更為有效地遏制犯罪,而不當?shù)某C正手段,還有可能反過來腐化使用這些手段的人們。

  我不是說死刑完全沒有遏制犯罪的威懾效果,但這種效果究竟有多大,實際上很難證明,而我的確深深懷疑這種效果是否大到有理由持久地支持這樣一種斷然結束一條生命、無可分解、也無可挽回的極刑。

  讓我更為擔心的,還有死刑對人們心靈和行為的另一方面的影響,即它也有可能使人們對生命掉以輕心乃至麻木不仁,甚至有可能推動暴戾和殘忍的積習,強化以消滅肉身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行為定勢。不能否認死刑作為一種極端性質的暴力,在某種意義上的示范作用,馬克思告訴我們:“歷史和統(tǒng)計科學非常清楚地證明……最殘暴的殺人行為都是在處死罪犯之后立即發(fā)生的!彼,如果死刑會增加社會本就頗強勢的的暴戾之氣,就反而可能從根本上造成更大的不安全。而如果說民風不溫和,也許倒更有必要有意識和有步驟地運用法律的杠桿使之柔化。

  總之,死刑對犯罪的威懾作用究竟有多大,這種作用是否超過它對人們心靈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否能將它本身作為一種殘酷之刑的性質勾銷、都還是一個大可質疑的問題。而由于一種暴力的沖動也許在人的本性中就有其萌芽、在我們的歷史傳統(tǒng)中也有其淵源、在戰(zhàn)爭和動蕩中則更是一度張揚,我們如何尊重并切實地保護生命、就成為我們更為根本的一個目標,同時也是一項艱難的任務。我們如何喚起人們對所有人生命的敏感和珍惜———那也是對自己生命的敏感和珍惜?如何緩解一種日常生活中的麻木和殘忍,培養(yǎng)社會上一種和平與和解的氣氛?我想,如果我們對任何人、乃至罪犯的生死都持一種極其慎重的態(tài)度,那么,日常生活中的草菅人命就更沒有理由。

  何懷宏

  作者: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責任編輯:林彥婷

頁面功能   】【 小字】【 】【打印】【關閉

相關鏈接:
 
· 專家稱死刑復核權收歸最高法院可力避假錯案 11-13
· 解密死刑執(zhí)行流程 11-12
· 18歲高二男生夜殺高三女生后奸尸 一審被判死刑 11-07
· 死刑核準收歸最高法院 10-27
· 資產遠超富豪榜頭名 億萬富豪捐資死刑暫緩(圖) 10-26
· 逾二成死刑案被最高院改判 10-26
· 億萬富豪死刑緊急“暫緩” 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極刑的袁寶瞡已被暫緩執(zhí)行死刑,其妻卓瑪 10-26
· 母親為亂倫殘殺兒子碎尸 死刑女囚吐出驚天大案 10-25
· 未滿18周歲不適用死刑 威海兩名搶劫犯死里逃生 10-21
· 男子槍殺警察黑老大被判死刑 萬人曾簽名保其命 10-19
下一篇:
 
甘肅玉門一年財政1億多 豪華搬遷花掉7個億
圖片新聞
 
熱點資訊
超模莫斯性感日歷出爐
摩托車手遇車禍被夾死(圖)
鄭家榆大膽寫真
省錢
· 圣誕新年 新聞網是商家的最佳選擇
· 6個月無限量免費英語課程
· 英語學習的最佳途徑!
· 定位小靈通關愛精靈有獎知識競答
· 快來為你喜歡的魅力女郎投票!
· 學軟件,還是選擇清華IT培訓!
· 頤中•高山項目 主體動工
· 中嘉綠島杯秋季金色寶貝評選啦!
· 考研還是出國?致應屆大學畢業(yè)生
· 北交大MBA學歷學位班招生!
· 對外經貿大學在職研究生招生
· 室內設計師培訓招生
青青島短信中心
>>點擊進入短信頻道  
站內檢索
 

版式檢索

舊報全文檢索

專題匯總

實用信息

 更多

- 鳳凰周刊五周年慶典直播實錄
- 成就你清華程序員之夢
- 6個月無限量免費英語課程
- 文明山東從我做起作品征集
- 青島文化街征集招商
- 北京衛(wèi)生監(jiān)督口號征集公告
- 首家推出全程設備質量保險
- 歐亞經濟論壇—中國西安
- CCTV年度魅力名鎮(zhèn)評選
- 海爾廚房8周年 精彩同體驗
- 網絡分眾廣告市場巨大
- 海爾中央空調吹響攻堅戰(zhàn)號角
- 肯德基體壇群英會上演
- 青島新聞網招聘技術開發(fā)人員
- 網上醫(yī)院-醫(yī)療在線交流
- 青島社會發(fā)展看亮點
- 青島榮獲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 青島城市品牌推介歐美行
- 2005蘇州電子信息博覽會
- 全程關注網絡媒體安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