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國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秋高氣爽,天空湛藍,神舟六號飛船終于顯露廬山真面目。上午12點,經過3個多小時的平行移動,“神六”船箭塔組合體終于從總裝測試廠房被垂直轉運到1500米外的發(fā)射架上固定,準備不久乘載英勇的航天員奔向太空的懷抱。
發(fā)射架擁抱“神六”
一大
早,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今秋的第一場霜還在道路兩邊的草地上泛著白色,辛勤的航天人已經開始了他們重要的一天——上午8點30分,隨著90多米高的“中華第一門”——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總裝測試車間的大門徐徐打開,在幾百名現場指揮人員、技術人員和記者們期盼的目光中,高大巍峨的“神六”船箭組合體站在移動發(fā)射平臺上,精彩亮相了。
眼前的“神六”渾身雪白,模樣窈窕,頭頂是尖尖的逃逸塔,上面有“神箭”和“中國航天”的巨大字樣。飛船的返回艙上,印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蔚藍的天空中顯得格外奪目。飛船的底部,捆綁著4個巨大的火箭,它們就是有名的“長二F”火箭,已經成功多次把神舟號推上了太空,這回,它將再一次發(fā)揮它的神奇威力。
“神六”穩(wěn)穩(wěn)地站在幾層樓高的移動發(fā)射平臺上,高聳入云。平臺上,有很多工作人員來回緊張地忙碌著。平臺的后面有一臺車,它跟著飛船,順著門前的鐵軌緩緩向著前方的發(fā)射架移動,速度比普通正常人的步伐還慢。周圍的警戒線外,上百人一步不離地跟著它,很多人手里拿著相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拍照留念。
飛船走走停停,兩個多小時后,船箭組合體走到已經打開雙臂的發(fā)射架前。停留了一段時間后,飛船再次移動并微調,最后被精確地定位在發(fā)射塔架上。這時,人群發(fā)出了喝彩聲。
科學家云集發(fā)射場
昨天的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場,全國頂尖航天科學家云集,“神舟”各大系統的總指揮、總設計師們都來到現場,關注這一值得慶祝的時刻。
全國十杰青年、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飛船總指揮袁家軍第一個出現在記者的視野中。他身著米色夾克,果然一身“少帥”氣質。
這一刻的袁家軍顯得很放松,本報記者請袁家軍簽名,袁家軍欣然拿起了筆,笑著說:“我可不是名人呀!彼嬖V記者,“神六”的最大意義,就是考驗我們“多人多天”航天飛行的能力。今年43歲的袁家軍是當年飛船七大系統中最年輕的總指揮,如今已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院長。
“長二F”火箭系統總設計師劉竹生一出現,就被記者們包圍。他說,發(fā)射飛船安全是最重要的。轉運日期的選擇對天氣有很高的要求,它最怕的就是“漸變風”,突然變化的風速對轉運很不利!安贿^今天天氣很好,大家不用擔心。”劉竹生笑著說。在他身后,的確天空晴朗,萬里無云。
此外,記者在現場還邂逅了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fā)軔、發(fā)射場總設計師陸晉榮等,他們都非常愉快地和記者進行了交談。
楊利偉冷靜面對追星族
楊利偉在轉運現場的出現,刮起了一場“追星”旋風!皸罾麄砹。”隨著一聲驚喜的呼喊聲,記者身邊的人群突然都往一個方向涌過去。很快不遠處的空地上,一干人就已里三層外三層被人群團團圍住,包圍圈中間什么也看不見,但里面的人肯定就是楊利偉。
巨大的人群向前移動,很多人跟著,手里舉著相機,想和英雄拍照或簽名。記者拿著簽名本,小跑著才好不容易擠進擁擠的人群。個子不高的楊利偉穿著軍服,戴著軍帽,和平時在照片上看到的并沒什么不同,他身邊的保護人員不停地擋開熱情的觀眾,給楊利偉擠出一條路。一群人在沙地上卷起一陣黃土,仿佛大部隊踏過,景象頗為壯觀。
記者注意到,在那陣喧鬧中,楊利偉始終微笑著,在密集的人群包圍中居然健步如飛,很多人跟不上他“掉隊”了,也有人忘了照顧腳下,差點成批地被戈壁上的石頭絆倒。面對大家的“狂熱”包圍,楊利偉始終非常鎮(zhèn)定,面部表情從容不迫。這時人群經過一條鐵軌,楊利偉在紛亂中還沒忘記提醒身邊的追星族們:“小心摔倒。”好一個英雄楊利偉!記者終于領教了飛天第一人的非凡素質——果然一個“穩(wěn)”字了得。在圍起來的工作區(qū)域內,擺脫了包圍的楊利偉這時終于回過頭來,和部分工作人員合影。在記者遞過去的簽名本上,楊利偉爽快地簽上了他的大名。(蘭楊萍
楊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