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西快速路兩側(cè)的房屋、院落經(jīng)過粉刷、治理后顯得更加漂亮。臧磊攝 |
|
舊樓與新樓融合在一起。 |
|
黃臺路整修一新。
細雨過后的上午,家住黃臺路5號丙的劉俊義老人與往常一樣,拿著馬扎,來到了門前的大槐樹下,開始翻看當天的《參考消息》。透過他身旁新裝的鐵欄桿,可以看到居民院內(nèi)一叢叢翠竹在風中搖曳,淡黃色的樓房顯露著日式建筑的一些印跡,院子里滿地的紅磚經(jīng)過雨水的浸潤,格外鮮艷。翠竹、黃樓、紅磚,構(gòu)成了黃臺路風貌保護區(qū)與眾不同的韻味。同樣怡然自樂的場景在東西快速路一期兩側(cè)、在黃臺路、在冠縣路、在臺東一路也屢見為鮮。建筑還是老建筑,但是經(jīng)過一番梳妝打扮,精、氣、神全來了,再加上居民大院的整修綠化,舒適便在這種“小打小鬧”中誕生了。
|
保護性改造延文脈
劉俊義老人說:“以前這里可不是這樣的!秉S臺路兩側(cè),帶院子的小樓不少,但由于不少居民自行搭建了一些小房子,堆放雜物,空間被擠占,再加上老樓外墻剝蝕褪色嚴重,住在這里已經(jīng)無法擁有舒適的感覺。大拆大建是居民需要的,但是今年的一次“多快好省”式的改造,同樣給這里帶來了驚喜。
今年黃臺路的老建筑被重新粉刷,粉刷時按各自特點選涂料,沿路30棟日式建筑和6棟德式建筑重現(xiàn)昔日風采。
接下來是硬化院落。在黃臺路66號,王銘蘭大娘正在高興地看著工人們在院子里鋪地磚。她說,鋪上地磚后,以后下雨、下雪天,外出就方便多了。
黃臺路的保護性改造,延續(xù)歷史文脈,保護城市特色,同時結(jié)合住宅小區(qū)綜合整治,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芍^一舉多得。
穿衣戴帽變了樣
延安路高架橋旁三棟建筑的外墻上的“1957”標示的是建筑物的年代。早在東西快速路一期通車時,因新與舊的強烈反差,當時計劃要對兩側(cè)的破舊建筑進行改造。因測算后投資較大,使改造擱淺。近年來,由于拆遷難度進一步加大,這里改造變得遙遙無期。
今年四月份開始,市北區(qū)決定把這條全市最長的破舊走廊變成道路景觀。征集方案時的考慮是投資少,見效快,近期不留遺憾,遠期不礙改造。不久,他們征集到了11種整治辦法,如采取粉刷立面、增加女兒墻、屋頂平改坡、屋頂綠化、外墻掛板、房屋亮化等,F(xiàn)在再到這里看一看,兩側(cè)的建筑賞心悅目,特別是膠東路與江蘇路地段以及路北側(cè)無棣路與熱河路地段,紅瓦、黃墻、綠樹、藍天,構(gòu)成了一幅和諧的圖畫。蘆智峰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