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遍布島城的“微塵”募捐箱常能收到大額捐款本報資料照片 |
市紅十字會鎖定“愛心符號”,早報獨家報道的新聞人物成為島城惟一候選人
微塵,是島城一位神秘的女老板,她數(shù)次匿名向災區(qū)大額捐款;微塵,是一個充滿愛心的群體,頻繁出現(xiàn)在我市各種公益活動中;微塵,是一個關愛他人的符號,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島城的大街小巷;微塵,是一段記錄城市文明的歷史,它的所有資料被市檔案局永久收藏……
而現(xiàn)在,微塵更將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個象征走向全國。昨天,記者從市紅十字會獲悉:以早報曾獨家報道的新聞人物“微塵”為代表的“微塵”群體,作為島城惟一的候選人,參評第二屆“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
新聞回顧
早報尋人 牽出愛心群體
●2005年1月1日15版《2005請你找神秘“微塵”》
幕后:2004年最后一天,記者從市紅十字會了解到,一位署名“微塵”的中年女子向東南亞海嘯災區(qū)捐款5萬元。記者多次試圖采訪“微塵”,均無果而終!拔m”到底是誰?第二天,早報獨家報道了這一神秘人物,并開通熱線尋找“微塵”。
●1月2日3版《別問我是誰,我就叫微塵》
●1月3日3版《捐千元曲波想見“微塵”面》、1月4日12版《“微塵”寄語曲波開心踢球》
幕后:經(jīng)多方努力,記者終于電話采訪到“微塵”,她是島城東部一家酒店的女老板,她說:“人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我只想平靜地做些該做的事,不想在公眾面前露面!
●1月5日8版《“微塵”:昨申請注冊公益商標》、1月6日8版《“微塵”標識請你設計》
●2月1日4版《“感動青島”十佳人物昨晚揭曉,早報獨家報道的微塵獲得特別獎》
●5月31日14版《救“童心”來買微塵徽章》
●6月16日17版《市檔案局昨日收藏“微塵”》
幕后:市檔案局收藏了一切有關微塵的資料。
●7月17日2版《20個理由讓我愛青島,“微塵”群體榜上有名》
幕后:在“20個讓我愛青島的理由”評選中,充滿愛心、隱姓埋名、樂于奉獻的“微塵”群體成為其中一條理由。
焦點訪談
“十大公益之星”到底由誰來評、評選要經(jīng)過什么樣的程序?昨天下午,記者電話采訪了評選活動執(zhí)委會相關負責人王國宇。
微塵要連闖三關
記者:評選由哪些單位組織?
王國宇:公益之星評選由中國社會工作協(xié)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慈善總會、中國老齡協(xié)會等七家單位共同發(fā)起主辦。通過表彰長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杰出人士,倡導“奉獻愛心、造福社會”的高尚之舉。目前,評選活動每兩年一屆,今年是第二屆。
記者:如何參加評選?
王國宇:要最終入選“十大公益之星”,參評者需要闖過三道關:8月10日前,執(zhí)委會接受推薦和自薦;8月底前,執(zhí)委會審核材料后,推選出20名入圍者向社會公示,接受群眾投票;9月份,經(jīng)群眾投票和評審組、專家組無記名投票,最終推出全國“十大公益之星”。
可能比拼濮存昕
記者:目前有多少推薦人選了?微塵可能會和誰競爭?
王國宇:“微塵”的材料報上來后,將盡快提交執(zhí)委會討論,研究該以怎樣的形式參評,比如能否設立特別獎。因為推薦日期截止到8月10日,所以我們暫時還沒有做過統(tǒng)計,但至少已經(jīng)超過一百人了,隨著截止日期臨近,推薦人員肯定會大量增加。所以,“微塵”面對的競爭對手很多,能否脫穎而出全看事跡是否過硬。
今年的評選中,首屆“全國十大社會公益之星”的提名獎及入圍獎獲得者都可直接參選,比如濮存昕就是首屆“公益之星”,如果他參評的話就有可能成為“微塵”的競爭對手。
推薦過程
“微塵”全票通過 市紅十字會討論“公益之星”推薦人選時毫無爭議
“‘微塵’本人就在公益活動中拿下過4個第一,而且‘微塵’群體越來越龐大,已經(jīng)成為島城公益人士最典型的代表,我們推薦微塵可以說毫無爭議。”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劉麗萍對記者說,幾天前,他們收到“公益之星”的評選通知后,一起討論推薦人選,結果所有人都將這一人選鎖定為“微塵”。
據(jù)劉麗萍介紹,當發(fā)生新疆地震、非典、海嘯、南方洪災后,市紅十字會收到的首筆捐款全來自“微塵”,僅這4筆捐款就超過了20萬。而且,經(jīng)過早報追蹤報道后,“微塵”已經(jīng)成為家喻戶曉的愛心符號,在今年的多次公益活動中,經(jīng)常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獻愛心者留名“微塵”。為這事,市紅十字會還遇到過“甜蜜的煩惱”。為印度洋海嘯災區(qū)籌集的捐款中,我市捐款數(shù)額接近全省的五分之一,省紅十字會決定向捐款1000元以上的個人授予榮譽會員稱號。但在86名捐款超過千元的市民中,27人留名“微塵”,其他人也大多未留真名和聯(lián)系方式,至今還有大量證書存放在市紅十字會,包括“微塵”本人的。
劉麗萍表示,“微塵”的推薦材料在突出“微塵”本人事跡的基礎上,還會詳盡地涵蓋“微塵”整個群體及“微塵”帶來的強烈社會共鳴。(撰稿
記者 聶向鋒)
記者手記 “微塵”成為文明符號
2005年的第一天,當我努力想破譯“微塵”密碼時,她還只是一個神秘的捐款人。在記者的尋人過程中,因為“微塵”一次次出現(xiàn)在島城的大街小巷:數(shù)名大學生拿著自己的生活費趕到街頭募捐點,他們說自己是“微塵”;一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拿著退休金走進市紅十字會辦公室,在募捐花名冊上留名“微塵”;一位母親抱著三歲的兒子,向募捐箱里塞進壓歲錢,這名母親說:“他也當粒小微塵!
最終我們放棄了尋找,原因很簡單:我們不僅是在尋找一名熱心的捐款人,我們更是在尋找一種關愛他人的精神,通過這種尋找將市民的目光聚焦到島城的公益事業(yè)上。所以,當“微塵”一次次出現(xiàn)在更多的百姓中間時,我感覺欣慰: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微塵”。
半年過后,“微塵”名字已經(jīng)成為一個群體的代名詞,通過一次次的愛心行動,“微塵”不斷記錄著我們這個城市的文明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