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
00周年,有關部門對南京鄭和墓進行了擴建,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
南京鄭和墓位于風景優(yōu)美的著名佛教“牛頭禪”發(fā)源地牛首山南麓,現(xiàn)在江寧區(qū)境內。記者來到鄭和墓,但見此墓前傍水庫,后靠大山,峰巒環(huán)抱,風水極佳。
南京鄭和墓自從上世紀60年代被發(fā)現(xiàn)以來,吸引了無數(shù)海內外學者、游客前來參觀。一位長期研究南京地方志的業(yè)內學者稱,鄭和墓究竟是真墓還是衣冠冢一直眾說紛紜。通過長期研究和查閱資料,他發(fā)現(xiàn)此處的鄭和墓可能是一處牽強附會的歷史遺跡。其中埋葬的是
不是鄭和,學界一直存在著爭議。
鄭和熱天病逝海外 南京墓疑為衣冠冢
認為此處為鄭和安葬墓的學者考證,《鄭和家譜首敘》云:鄭和“止(亡)于王事,歸葬牛首山,賜祭田萬頃,詔以立功之處建立。”清同治《上江兩縣志》記載:“牛首山,太監(jiān)鄭和墓。永樂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復命,卒于古里,賜墓山麓!睋(jù)該志(系上元、江寧合志)所記,鄭和死于古里(今印度科澤科德),賜葬于南京。
但有的學者認為清朝的文獻不可信,由于當年指認鄭和墓主要依據(jù)村民的傳說和推測,也沒有發(fā)現(xiàn)證明此墓是鄭和墓的文物,不少學者認為這座“鄭和墓”至多只是鄭和衣冠冢。鄭和1433年4月逝世于印度古里,船隊同年7月返回國內。這就是說,從鄭和去世到船隊返國歷時3個多月。正是炎熱的季節(jié),航線又地處熱帶,鄭和的遺體顯然不可能保存好帶回國內安葬,很可能葬在古里、蘇門答臘或爪哇。
鄭和后人研究后認為明朝有能力“尸體防腐”
江蘇省鄭和研究會顧問馬光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披露了最新研究成果。
南京大學教授潘群、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季士家、鄭和后裔鄭自海等經(jīng)過多年潛心研究得出結論:南京鄭和墓并非衣冠冢,而是名副其實的鄭和安葬墓。
這些專家學者和鄭和后裔一致認為,南京是鄭和歷次下西洋的“大本營”,6次下西洋后鄭和又出任南京守備6年,像鄭和這樣顯要的人物葬在南京,對皇上、對死者以至對其子孫后代都有了交代。
明代水銀防腐已盛行,大小貴族均知尸體防腐之術,鄭和之前的明朝政要死后用水銀防腐4個月以上也有先例。據(jù)記載,鄭和寶船上有專門的停尸間,并為下西洋的要員準備了兩口棺材。印度洋的氣候適宜尸體的保存,鄭和病逝后,他的副將王景泓是急速率船隊運著鄭和的尸體返航的。
鄭和是1433年由明朝宣德皇帝賜葬,皇帝絕不可能賜葬一個空墓或衣冠冢的。
盡管如此,鄭氏后人至今并未找到確鑿的證據(jù)來證明此推測,這樁學術公案還沒有定論。
相關報道
鄭和身為太監(jiān) 緣何子孫繁盛
鄭和的身份是一名宦官,由此引出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鄭和何來后裔?又何來“鄭和村”?
鄭和十九世孫、江蘇省鄭和研究會副秘書長鄭自海對記者說,事實上鄭和兄妹共有6人,長子馬文銘,鄭和為次子,另有姊妹4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軍攻入云南,大敗當時統(tǒng)治云南的元朝殘余勢力梁王。鄭和的父親死于戰(zhàn)事,12歲的鄭和被明軍捉住,被閹入宮,送到當時的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一名宦官,因此鄭和的確沒有兒女。
但到鄭和晚年時,他的哥哥馬文銘將長子馬恩來過繼給了鄭和,由他來為鄭和傳遞香火。鄭和的兩個孫子一個叫鄭萬選,另一個叫鄭廷選。
據(jù)鄭自?甲C,當年鄭和深得明成祖朱棣信任。明成祖遷都北平之后,封鄭和為南京守備,從此鄭和就定居在南京。而他所率領的部分艦隊官兵也跟隨鄭和留在南京,鄭和將自家的田地分給他們,他們從此在南京定居下來,并且逐漸改姓鄭,自認是鄭家人,就形成今天牛首山南面的“鄭和村”!(本版撰文/韓勝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