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天敵”是自己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日本希望成為“正常大國”,在國際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包括進入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行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當前日本“爭常”的最大障礙和“天敵”,不是亞洲國家,也不是韓國
和中國,恰恰是日本政府自己……
“遠東英國”夢
一個時期以來,關于日本是“遠東的英國”或“亞洲的英國”,國際上議論頗多。
其實,這個問題早在1996年克林頓總統(tǒng)訪問日本時就露出了一點苗頭。當時雙方宣布的“日美防衛(wèi)合作新指針”強調,雙方“防衛(wèi)合作”的范圍已擴大到“周邊地區(qū)”,而所謂“周邊事態(tài)”,不僅包括日本周邊的海域,也包括其它國家發(fā)生的內戰(zhàn)和政變等引起的“事態(tài)”。此后,日本實際上已開始扮演美國在東亞的新伙伴角色。
布什總統(tǒng)繼承和發(fā)展了這一戰(zhàn)略思想,接受了后來成為他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的建議,“以美英特殊關系為榜樣強化美日安全關系”,鼓勵和推動日本成為“遠東的英國”。后來,2001年,日本首相小泉訪問美國,當時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當面吹捧小泉,把他同英國首相布萊爾并列為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能與布什總統(tǒng)心心相印的政治家”。小泉受寵若驚。此后,日本方面便積極回應,表示要“在等同于美英關系的日美同盟基礎上”,努力實現(xiàn)所謂“集體自衛(wèi)權”。美國新保守主義的理想家們對日本也深感滿意,去年夏天以來,便把日本的地位(角色)升格為“亞洲的英國”,真正拉開了美日特殊關系的序幕。
美國更需要日本
“9·11”事件后,美國發(fā)動伊拉克戰(zhàn)爭時,當然首先需要英國這個北約“鐵桿盟友”的支持。但伊拉克和中東形勢發(fā)展到目前這種局面,美國既需要英國的支持和配合,更需要日本的支持和配合;既需要美英特殊關系,更需要美日特殊關系。這主要是因為:第一,美國目前實際上已陷入伊拉克泥潭和中東眾多棘手事務,它要進行美國歷史上最新一輪戰(zhàn)略擴展,但戰(zhàn)線拉得太長,十個指頭按不住十個“跳蚤”。而且,在亞太地區(qū),美國的傳統(tǒng)盟友澳大利亞和韓國又同它拉開了距離,東盟同它更不是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因此迫切需要日本的幫助和配合,以穩(wěn)住東亞,威懾朝鮮,遏制它們心目中的“共同對手”———中國。
第二,日本比英國有錢,在伊拉克重建等一系列需要錢的方面,美國可以利用日本在爭取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問題上對美國的依賴,迫使或誘惑日本大掏腰包,而日本也愿意效勞,慷慨解囊,換其所需。
第三,日本同美國的關系目前基本上還未擺脫“主從關系”。日本雖然也有要自主和企圖坐大的一面,但現(xiàn)在顯然比英國更聽話,更容易掌控,而且同美國的戰(zhàn)略目標近似,可以更好地配合美國,為美國的利益服務。
日本乘勢而上
小泉政府對美國的戰(zhàn)略意圖和需求心領神會,乘勢而上,密切配合。看似跟從,實有自己的“大算盤”。
長期以來,日本領導集團中總是有那么一些人,不僅冷戰(zhàn)思維嚴重,而且有著嚴重的“大東亞共榮圈”的帝國情結。盡管戰(zhàn)后中國一直對它以友鄰相待,并無意與它爭奪什么亞洲的領導權和盟主地位,強調兩國應“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尋求合作和共同繁榮,但這些人始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一山不容二虎”。他們既要在亞洲成為一人(美國)之下萬人之上的老大,又要做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為“美國指揮的大國交響樂隊”的“第一小提琴手”。
不似英國,“勝似”英國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日美戰(zhàn)略伙伴和特殊關系有著明顯發(fā)展,甚至公然把臺灣海峽也定為它們“共同的戰(zhàn)略目標”,引人注目地開展“有針對性的”軍事和安全合作。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國際上一些評論近來已把日本將成為“遠東的英國”升格為“亞洲的英國”。的確,英國和日本兩國目前都是美國少有的幾個“鐵桿盟友”,但在筆者看來,現(xiàn)在的日本,不似英國,“勝似”英國。
首先,不似英國。
歷史上,英國是反法西斯陣營的重要成員,而日本卻是法西斯陣營的一分子。
政治上,英國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享有否決權的五常之一,日本無論如何討好美國,都不可能取得英國這樣的地位。美國雖然支持日本“入常”,但根本不同意給它否決權。
雙邊關系上,美國也不可能把日本當作英國那樣的“平等伙伴”,美國人不會忘記珍珠港事件(當然,日本人也不會忘記兩顆原子彈的災難)。別看它們現(xiàn)在打得火熱,實際上都有自己的戰(zhàn)略和盤算。很多外交人士都知道,美國私下向不少國家打過招呼,說美國加強美日軍事同盟,實有控制和防范日本軍國主義東山再起的一面。此話當然不能完全當真,但也不無一定程度的真實性。日本目前固然仍需要美國的“核保護傘”,但它要發(fā)展自己獨立軍事力量的圖謀已早見端倪。
地緣政治上,日本同亞洲國家的關系,遠不如英國同歐盟的關系。英國雖游離于“法德軸心”之外,但它一直是歐盟的重要成員。它緊跟美國,但始終有一個“度”,多少保持一定距離,注意與歐盟利益的某種平衡。日本卻不然。它侵略亞洲國家的“歷史債”至今未清,現(xiàn)在又緊跟美國,置亞洲國家的利益和輿論于不顧,活脫脫一個美國方面的“代理”。
再說“勝似”英國。
這里所說的“勝似”,是從負面意義上說的,即日本當前扮演的角色比英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英國支持美國,起碼還辯解說,它懷有通過合作影響美國政策的意圖。在伊朗核問題上,英國主張盡力通過對話解決問題。而日本支持美國簡直就是主動“順從”,并挾帶著做亞洲盟主的私貨。它不僅在歷史問題上采取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還依仗著美國的支持和需要,近年來在亞洲的行為咄咄逼人。在朝核問題上,它不時揮舞制裁大棒;在日韓關系上,挑起獨島(日本稱為“竹島”)爭端;在日俄關系上,提出新的領土要求。更為嚴重的是,它在“戰(zhàn)略牽制”中國方面同美國配合默契,幾乎是在替美國暫時“填補真空”,做著美國想做而目前還有困難、不便做的事。它明里暗里多方提升日臺關系,甚至企圖悄悄推動日臺美實際上的軍事合作。在釣魚島和東海天然氣田等問題上,也一再向中國挑釁。此外,在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問題上,日本也積極配合美國向歐盟(包括英國)施壓;它還試圖拉攏印度等國家搞所謂“亞洲的北約”(豈不知這些國家十分明智,根本不買它的賬)。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日本的這些表演,在很多方面顯然都“勝似”英國,對亞洲、特別是東亞的和平與穩(wěn)定起著消極作用和影響。
日本的最大“天敵”
日本希望在國際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包括進入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行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F(xiàn)在的問題是,小泉政府自以為得計,它可以不顧亞洲國家的利益和意見,靠著美國的支持,加上自身的經濟實力和影響,就可以一舉成功。殊不知結果可能并不像它想象的那樣簡單。
聯(lián)合國是在反法西斯勝利的基礎上建立的,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國際組織。一個當年法西斯陣營的成員,至今在侵略問題上仍然態(tài)度曖昧,出爾反爾,一會兒說要謝罪、道歉和反思,一會兒又否認,說那“不是侵略”,是為了“共榮”,甚至美化當年的侵略行為,而且不斷對周邊國家進行挑釁。在當前一些重大國際安全問題上,所作所為也與聯(lián)合國憲章相去甚遠。這一切,叫人如何能對它放心?它要成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資格”,是要靠它自己去努力創(chuàng)造和國際社會認可的。
其實,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對日本是友好的,希望看到日本在本地區(qū)乃至全世界發(fā)揮更大的積極作用。當前日本“爭常”的最大障礙和“天敵”,不是亞洲國家,也不是韓國和中國,恰恰是日本政府自己,是它戰(zhàn)略選擇的錯誤和一系列錯誤的政策行為,是日本新保守主義分子對往日“大日本”的未了情結,以及他們強烈的冷戰(zhàn)思維。
日本的出路何在?出路就在于日本政府真正的自我反省,從根本上改弦易轍;在于在戰(zhàn)略選擇上,多做聯(lián)合國憲章允許和要求的事,并如實地把中、韓等亞洲國家視為朋友和合作伙伴、至少是可能的合作對象。只有這樣,日本才能避免孤立,成為國際社會樂于接受的“正常大國”。否則,即使混進了大國行列,也是個不像樣、不真正受歡迎的大國。這一點,日本的有識之士以及廣大民眾是清楚的,只可惜日本有些當政者至今還陶醉在當“亞洲英國”的夢幻里。
日本言行與大國夢的距離
篡改教科書:2002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在對中學歷史教科書文本進行審定時,發(fā)生多處篡改歷史、美化侵略戰(zhàn)爭的政治性問題,激起了包括亞洲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強烈譴責和聲討。但日本政府并未引以為戒,篡改教科書的言論和行徑時有發(fā)生。
參拜靖國神社:靖國神社內供奉著在二戰(zhàn)中罪行累累的東條英機等14名日本甲級戰(zhàn)犯的牌位。長期以來,包括日本首相在內的部分日本政客、國會議員置歷史正義于不顧,堅持參拜靖國神社,極大地傷害了曾遭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亞洲各國人民的感情,也使日本又失去了亞洲各國人民的信任。日本現(xiàn)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就職以來,曾四次參拜靖國神社。
高官荒謬言論:日本首相小泉多次謬稱,參拜靖國神社只是“日本的傳統(tǒng)”,“相信鄰國可以理解”。日本前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曾表示,日政府有意修改“無核三原則”、“日本擁有原子彈也不是沒有道理”等言論,在亞洲國家引起軒然大波。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甚至公然叫囂“日本從來沒有侵略過韓國”。
一系列不公判決:日本東京高等法院3月18日上午駁回中國“慰安婦”要求日本政府謝罪和賠償?shù)脑V訟請求,而日本法庭的依據竟是早已廢除的1952年與臺灣當局締結的“日華條約”有關條款。此前,日本法院也曾多次以荒謬的借口對多起“慰安婦”和“強征勞工”的訴訟進行不公正判決。(本報輯)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