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兄妹倆在寒假里同父母一起做起臨時保潔員
|
從2000年開始,一對父母為了供一雙兒女上學
,來到濟南打工掙錢。他們是只上過初中的張永泰和沒上學的丁緒嬌。五年來,他倆含辛茹苦,培養(yǎng)出一名碩士生、一名大學生。2005年2月17日,記者來到張永泰在濟南的家———七里山南路一間不足15平方米、由垃圾樓改成的小房子里。屋內(nèi)除一張破舊的沙發(fā)、一張床、一張桌子外,幾乎沒有別的家具。放寒假了,女兒就住在沙發(fā)上,兒子則只能住學校。
“砸鍋賣鐵也讓孩子上學”
2000年7月,家住泗水的張永泰得知兒子張長沖以669分的成績考取了山東大學,夫妻倆別提多高興了?梢幌氲矫磕杲5000元的學費、生活費,夫妻倆又犯了難:當時全家人一年的收入三四千元,就算全家人不吃不喝,把脖子“扎”起來也不夠呀。
妻子丁緒嬌覺得兒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無論怎樣也得上。于是和張永泰商量,讓當時還上高一的女兒張長英退學務(wù)工。但兩個孩子都表示反對這么做。思來想去,張永泰決定就是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他與老伴商量,把家里的責任田包給一個朋友,他們則趕到濟南打工掙錢。
幾經(jīng)周折,張永泰在省城找到了一份給某工廠送貨的工作,丁緒嬌也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可因為收入不穩(wěn)定,工資也低。后來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們到市中區(qū)環(huán)衛(wèi)局六里山環(huán)衛(wèi)所當了保潔員,從此他們每月有了900元的固定收入。
如今,兒子張長沖已是研究生了,女兒在青島遠洋船員學院讀?。“市中區(qū)環(huán)衛(wèi)局、六里山環(huán)衛(wèi)所的領(lǐng)導經(jīng)?赐覀儯o我們一些幫助,現(xiàn)在真不難了!睆堄捞┱f。
“孩子懂事,我們省心”
張永泰、丁緒嬌夫妻兩個人的工作地點是英雄山路南邊一段長219米的路面,一人一段,加起來是438米。每人每天要打掃三次,打掃一次起碼要兩個小時,一年365天,天天風雨無阻。趕上秋天落樹葉、冬天下雪時,凌晨3點就要起床工作。
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兒子、女兒都非常節(jié)儉。張長沖告訴記者,上大一時,他一個月的生活費只有七八十元錢,買一份菜吃兩頓。現(xiàn)在好一點兒了,但也省著花,一天的伙食費只有6元,從不超支。為補貼家用,他做過家教,送過報紙,還做過家政服務(wù)員。妹妹在青島上學,一個月的花銷都控制在150元左右。丁緒嬌說:“為省錢,平時就吃比較便宜的菜,買面蒸饅頭、做面條,孩子們回來了,就買點兒好吃的。因為孩子們在學校也舍不得吃,學習又辛苦,總要改善一下。兩個孩子都很懂事,學習很努力,還打工掙錢。兒子在濟南上學,平時有空就回家,回來就幫著做這做那。女兒雖然在外地,但一回家也閑不住,洗衣做飯樣樣是好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提起父母,張長沖、張長英兄妹倆有說不完的話。他們認為自己的父母雖不是大款、沒有太多文化,但有很多優(yōu)點值得學習。雖然家庭條件現(xiàn)在比較艱苦,但他們生活得非常幸福。說到這里,張長沖的眼圈發(fā)紅,聲音也哽咽了。
張長沖告訴記者,將來自己的理想是當大學老師,有穩(wěn)定的收入,讓爸媽不再起早貪黑地做保潔員,能像其他的父母一樣,享受晚年生活的快樂。張長英是比較靦腆的女孩,雖然話不多,但記者完全可以感受到,她與哥哥一樣,對未來的生活有一種憧憬。
采訪結(jié)束時,張永泰夫妻又要開始工作了,他們的一雙兒女也與父母一起出了門。記者看到他們一家四口互相扶持走在路上,不禁為他們祝福:老張,走好!張曉涵呂傳泉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