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及公眾生活的“辦實事工程”在北京市已經開展了很多年。過去每到年底,市政府都會推出事先制定的60件實事供市民提意見。而今年北京市“辦實事工程”不再強調已經形成一定“品牌”的“60件實事”,市政府辦公廳公布的擬辦實事為54件。這種“主動不湊數(shù)”的做法,雖然看起來實事的數(shù)量減少了幾件,
但卻增加了“為民辦實事工程”本身的分量。
“主動不湊數(shù)”強化了實事求是的辦事原則。實事求是歷來為我們所大力倡導。但在實踐中,它有時卻被有些部門和領導熱衷的“大手筆”、“大策劃”所取代。而且,由于傳統(tǒng)的思維在人們頭腦里還有不小的市場,無論談工作還是作總結,一些部門或領導總是希望能夠在數(shù)字上湊個整,好像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業(yè)績和水平來。殊不知,這樣的湊數(shù)已經背棄了實事求是原則。從這一點來看,“主動不湊數(shù)”可以說是對實事求是認識的一次回歸。
“主動不湊數(shù)”還彰顯了干部政績觀的實質轉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各級政府和干部的政績評價通常都是以數(shù)字來體現(xiàn),致使有些部門大搞“數(shù)字政績”。少數(shù)干部甚至干脆弄虛作假,和上級玩起了“數(shù)字游戲”。近年來,我們已經認識到了“數(shù)字政績”的危害,并著手糾正干部的政績觀。從這一現(xiàn)實情形來看,“主動不湊數(shù)”可以說是對干部形成正確政績觀認識的一次深刻教育。
為群眾辦實事看重內容,選重要的事情來辦。不湊數(shù)、不唱高調,這既符合中央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的精神,也符合公眾的利益。因此筆者以為,北京市政府在“辦實事工程”上的這種“主動不湊數(shù)”的做法確實值得稱道。媯川《京華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