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最近,北京市紀委對一些涉及領導干部住房腐敗問題的案件展開專項調研,發(fā)現(xiàn)個別領導干部通過利用價格杠桿,以郊區(qū)住房換取市內住房,為子女或親友解決住房等手段和方式,來謀取私利。
這些領導干部住房問題的一大表現(xiàn)就是利用價格杠桿,從中獲利。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單位的領導干部要求本單位出資為個
人購買住房或者采用換房的方式,得到超標準的大面積住房,然后以低價格個人購買,從中獲利。如某領導干部在一單位工作多年,多次要求解決住房困難,單位出資幾十萬元為其購買了一套150平方米的住房,他入住后幾年,僅花費10多萬元就將此房買下;還有一些領導干部以各種理由用原有住房換新房,在這個過程中,住房面積不僅大幅度增加,而且增加的面積還要以房改價或成本價等低價格購買,從中謀取私利。
另一方面,一些領導干部抬高個人已購住房的價格,在上市流通中獲利。如某地區(qū)一位領導利用工作關系和手中掌握的權力,將原有住房請有關政府部門評估市場價格,本來每平方米只有幾百元、最多1000多元的房子,卻被評估為每平方米兩三千元。
同時,以郊區(qū)住房換取市內住房,也是個別領導干部謀取私利的另一表現(xiàn)方式。
眾所周知,市內的住房每平方米平均價格要比郊區(qū)的住房高出一千至幾千元不等,個別領導干部就是利用這個價格差來謀取私利。如某領導干部在單位要求其交出多占住房的過程中,以各種名義拒不交出市內住房,在與單位反復協(xié)商后,以郊區(qū)的一套等面積的私有住房抵交了市內住房,變相謀取私利。
此外,一些領導干部在解決個人住房問題后,還不忘自己的子女或親友。調研也發(fā)現(xiàn),一方面,一些領導干部擁有兩到三套住房,他們想為自己的子女或親友解決一下住房問題,同時也害怕自己的住房面積超標,因此將單位分配的住房過戶給自己的子女或親友;另一方面,一些領導干部為子女或親友住房提供便利條件。他們常以家里住房條件困難、上班不方便等各種原因向單位借房,再利用職權,通過各種關系,將住房以子女或親友個人名義購買。這就造成了公有住房和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
編輯 張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