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教育廳日前舉辦的“素質教育實踐”研討會上,晉城市教育局長潘滿庫的一段話引起與會者的共鳴。他說:“原來我們提倡‘苦學’,現在提倡‘樂學’,就是讓學生樂于學習,學出樂趣,其本質是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和激發(fā)潛能,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樂學與苦學是相對的,
“頭懸梁,錐刺股”、“程門立雪”等古人苦學的范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刻苦學習。但是,苦學需要有足夠的毅力和動力,而且很容易導致厭學、逃學等。近日,中國兒童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對兩所中學的調查顯示:59.3%的學生有厭學情緒,主要是由于學習太苦太累。
當今的評價機制把孩子牢牢地粘在板凳上,機械地學習讓他們無暇顧及多姿多彩的生活與日新月異的社會,學生變成了學習機器?鄬W是在外部壓力下不得已的選擇,學生心里不一定真有學習的愿望和動力,完全是為了給老師學,為了給家長學,唯獨不是為了自己。而樂學是心里有對知識的渴求,有學習的需求和愿望,在學習中體會到科學的神奇、藝術的魅力等?鄬W往往事倍功半,樂學則會事半功倍,所以要變苦學為樂學。
教育家陶行知說:“如果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學的法子,那時先生就費力少而成功多,學生一方面也就能夠樂學了!笨梢娨胱寣W生做到樂學,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教的得法,F在許多學校鼓勵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藝術,增強所教學科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需要,使他們產生取之不盡的學習動力。變過去的下苦功夫教為現在的動心思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寓教于樂,老師教得愉快自然學生才能學得快樂。
教學要相長,老師先變費力教為費心教,學生自然會變“苦學”為“樂學”。(劉武彥)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