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陸洋 報道
自1996年以來,日本與美國打了不少官司,贏多輸少,日本人在經濟領域的底氣更足了
3月29日,日本東京高等法院做出裁決,拒絕美國方面提出的引渡日本醫(yī)學家高島岡本的要求。在高島事件上一直保持沉默的日本法務省首次表態(tài)說,這是日本方面首次拒絕美國的引渡
要求。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日本如果被抓住了把柄,在美國老大面前,還是比較聽話的。此前,日本就曾經向美國引渡過8名日本人。然而,現在日本第一次向美國說“不”,其態(tài)度之堅決,讓人頗感詫異。
在美日關系中,外交和經濟呈現出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方面。如果說,在外交上,日本是利用了美國對它在反恐上的依賴,那么在經濟上,日本則是憑借美日的準平等關系,在與美國抗衡。
高島“神秘”回國
現年43歲的高島岡本曾于1997年到1999年7月,在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醫(yī)療基金會從事有關老年癡呆癥的研究工作,1999年8月回到日本,受聘于日本物理化學研究所主持同樣的研究項目。高島岡本返回日本后,便放棄了美國永久居留身份。
早在3年前,美國檢察部門以4項罪名對高島岡本提出起訴,其中包括陰謀罪、經濟間諜罪和跨州運送盜竊財物罪等,并向日本方面提出了引渡高島的要求。
美方起訴書上稱,高島在離開美國時,從實驗室?guī)ё吡艘恍└呒舛松锘虿牧,交給他在日本東京任職的物理化學研究所。為了掩飾作案行蹤,他在離開前,破壞了美國實驗室大部分研究材料,將試管內灌滿自來水,使得該實驗室兩年來的研究工作毀于一旦,并讓幾位在高島手下工作的科學家的職業(yè)生涯受到損害。
但是,東京高等法院法官平紹田指出,由于高島帶走那些研究材料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從中獲取經濟利益。因此,他并沒有違反美國經濟間諜法。
美國國會在1996年通過了經濟間諜法案,若被判犯有經濟間諜罪,最多可以判15年監(jiān)禁,跨州運送盜竊財物最多可判10年監(jiān)禁。高島是第一位因為與外國研究機構有關而根據這個法案接受審判的。
日本經濟間諜由來已久
對于善于學習的日本來說,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基礎科學研發(fā)是很不劃算的。因此,引進外國先進的科研成果,進行技術開發(fā),直接用于生產和商品的升級換代是最明智的選擇。而“拿來”的方式,除了通過正常途徑購買以外,竊取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日本經濟一直徘徊于低谷。因此,近年來加大獵取經濟情報成為日本拯救自己的一種方式。據韓國媒體統計,日本的情報活動有85%,甚至可能有90%是直接用于促進經濟發(fā)展的。除了從企業(yè)獲得經濟情報以外,日本政府及各商社還派出過骨干人員,去歐美等發(fā)達地區(qū)的大學和科研機構留學進修,打著學術交流的幌子,獲得更多有價值的情報。
一位資深的觀察家曾描述說:“每天在羽田機場的離境登記門前,都有成群的技術進修和考察人員在排著隊等待出國,以從事長期的調查活動。”這些日本留學進修人員在當地廣泛交往,以合法與非法方式雙管齊下,獲取情報。據悉,日本這類留學生目前每年達1萬多名。
鑒于此,美國中央情報局反間諜中心內新設置了一個研究小組,它經常向美國一些著名的大公司發(fā)出警告,在與日本公司打交道時,必須將之視為有“情報竊取意圖”而加以嚴格防范。
美日經濟關系的平等化之路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張立平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現在美國的外交事務繁忙,根本無暇顧及日本經濟間諜這種小事。況且,在美國的反恐陣營里,現在只有日本還算是比較‘鐵’的同盟,所以這就給日本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在這種小事情上有主動權,顯示強硬的一面。”
二戰(zhàn)結束后,日本在憲法中被迫放棄戰(zhàn)爭權,以允許美國駐軍為代價,換取了美國的“核保護傘”,致使其軍費開支大幅度減少,得以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經濟發(fā)展之中。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前后,美國開始大力扶植日本,不僅給日本約36億美元的“特需”訂貨,而且將沒收的850家軍需企業(yè)歸還給日本政府,并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援助,美國私人資本也大規(guī)模涌入日本。美國的扶植,使日本獲得了經濟發(fā)展所必需的資金和技術。
此時的美日經濟關系是單向的、被動的和具有依賴性的,這種不平等關系決定了日本對美國只能惟命是從。對于美國的施壓,日本也只能一次次屈服。
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迅猛發(fā)展。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419億美元,超過了聯邦德國,僅次于美國,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和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均為6%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日本在經濟上的國際地位迅速提高。因此,進入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與美國的經濟關系開始走向準平等。
與此同時,美日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到20世紀70年代后半期,美日經濟摩擦由輕工業(yè)轉到重工業(yè),從單一產業(yè)擴大到多種產業(yè)。1980年到1983年,日本集成電路對美國出口順差從近28億日元升至767億日元。這一期間,美國啟動了國內法律條款,逼迫日本讓步,向美國開放市場。反傾銷301條款就是當時美國揮舞的最有力大棒。
情況發(fā)生根本性轉變是在上世紀90年代冷戰(zhàn)結束以后。為適應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以及日本大國化的發(fā)展,美日開始調整雙邊關系。美國希望以分享權力為誘餌,在日本的支持下,實行變相的一國霸權主義;日本則謀求與美國平起平坐,分享霸權,滿足充當國際大國的欲望。因此,兩國關系基本趨于準平等化。
20世紀90年代初,美日經濟沖突空前尖銳,美國采取咄咄逼人的態(tài)勢,壓迫日本大規(guī)模加速調整經濟結構并開放市場。而此時的日本對美態(tài)度也趨于強硬。最典型的事件是,1994年2月,日本首相細川護熙訪美,拒絕了美國旨在減少對日貿易逆差的數值指標要求,導致美日《框架協議》以破裂而告結束。
經濟全球化為日本謀求與美國在經濟上的平等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隨著1996年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日本不再懼怕美國單方面的國內法律條款的威懾,而是利用世貿組織這個國際平臺為自己爭取利益。自1996年以來,日本與美國打了不少官司,贏多輸少,日本人在經濟領域的底氣更足了。
從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開始至今,美國對日本的高壓經濟政策趨向低壓處理。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美日關系專家劉世龍說:“尤其在‘9·11’事件之后,美日經濟關系越來越好,以合作為主,摩擦則保持在低水平,基本上看不到對抗和沖突!
由于經濟的騰飛,日本在處理和美國的關系上逐步實現了政經分開。劉世龍認為:“二戰(zhàn)后,日本經濟從恢復走向強盛,決定了它對美國在經濟上實行自主外交的愿望。尤其在近期,日本有足夠的理由可以對美國說‘不’!
美日經濟關系中的中國因素
美國之所以在近些年放松對日本的經濟壓力,其中有中國的因素。面對經濟蒸蒸日上的中國,美國越來越感到不自在。2000年以來,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增長很快。而日本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只保持在700億美元左右,大大低于中國,因此美日矛盾不再突出,取而代之的是中美矛盾。
“如果說,日本只是一個根基不牢的暴發(fā)戶,不可能跟美國叫板的話,那么,發(fā)展勢頭正猛的中國倒是真有可能成為與美國抗衡的有力競爭對手!敝袊缈圃喝毡狙芯克洕芯渴覍<覐埣撅L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
因此,美國現在開始將矛頭對準中國,美國暫時放緩對日本的打壓,轉而希望與日本一起對付中國。
但是,從2002年開始,日本經濟由低谷慢慢走向恢復,支撐經濟恢復的是出口增長和隨之而來的投資增加,這是一種出口主導型的經濟恢復。最近日本發(fā)表的統計數字顯示,2003年第四季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季度實際增長1.7%,按年增長率計算高達7%。這是日本經濟自1990年以來出現的首次增長飛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出口增長主要由中國帶動。面向中國的出口占日本全年出口增長的33.2%,占日本出口增加額的67.6%,出口額達到635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其實,從2002年3月以來,日本對中國的出口就一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日本媒體稱:“對華貿易支撐著日本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恢復,這個形勢越來越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