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親不如近鄰,誰家沒有個難處,作為鄰居互相幫助是應(yīng)該的。———“熱心腸”王毅
為幫助一名素不相識的93歲老鄰居籌措醫(yī)藥費,兩天來,家住浮山后一小區(qū)
B-8號樓的三名熱心居民敲遍了整個樓座97戶居民家的門,籌措了1000多元。前天上午,當(dāng)他們把這筆救濟款送到老人病床前的時候,老人流下了眼淚。昨天下午,當(dāng)記者來到浮新醫(yī)院骨科病房見到王桂蘭大媽正在做牽引治療。
樓下碰見熱心人
老人的女兒尹桂芬告訴記者,父親去世后,母親一個人將她和弟弟撫養(yǎng)成人,4年前,弟弟遇到意外去世。隨后,尹桂芬的丈夫又被大火燒成重傷,家里的經(jīng)濟情況越來越差。前兩天,王桂蘭大媽被摔成重傷,這對一個家庭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三天前,尹桂芬在自家樓下忍不住哭了起來,這時,走過來一名中年男子,他了解了王桂蘭大媽的病情后對尹桂芬說:“大姐,你別哭,咱都是鄰居,遇到這事,大家都要伸出手來幫一把,你就放心吧!
含淚喝下豬蹄湯
“從前天開始,我們這個樓座上的一些鄰居紛紛到醫(yī)院看望我媽,這些人雖然我以前有過一面之緣,但是都不認識,也叫不上名字!币鸱艺f,這些鄰居們不僅帶來水果、滋補品,而且還輪流地幫著她在病房里照顧老人!耙幻50多歲的鄰居和他的妻子熬了豬蹄湯端來了,我媽媽是含著眼淚把湯喝完的。”
好心鄰居送善款
浮山后一小區(qū)
B-8號樓共有7個單元,住有97戶居民。聽說了這個事的王毅和何玉萍、張美芹仨人想出了募捐的辦法,隨后,他們跑遍了全樓,替王桂蘭募捐,90%的鄰居都給王桂蘭大媽捐了款。
前天上午,整個居民樓的居民們委托三名熱心的居民將1000多元的捐款送到了王桂蘭的手中。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嗎,誰家沒有個難處,作為鄰居互相幫助是應(yīng)該的。”接受記者采訪時,王毅說。
上圖:三個好心人跑遍全樓為老大媽籌集醫(yī)療費。
“窮鄰居”們都有副熱心腸他們仨上門募捐被感動
昨天,“熱心腸”王毅、張美芹和何玉萍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記者:聽說,你們這些錢是鄰居們湊的?
王毅:是的,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嘛。
記者:你們鄰居間平時接觸多嗎?張美芹:不多,幾乎都不太說話。記者:敲門募捐不容易吧?
王毅:是的,剛開始的時候,一些居民還以為我們是騙子呢,不過后來大家都知道了這件事,有的居民還主動上門給我們送錢。
記者:在募捐過程中,讓你們最感動的是什么?
何玉萍:我們這個樓座里大多是生活并不富裕的居民,當(dāng)我們把王大媽的情況說明后,他們都紛紛捐款。
3單元的一名居民聽我們講完事情的經(jīng)過后,二話沒說,掏出了100元錢,5單元的一名特困居民掏出10元錢,這可是這戶居民兩天的生活費啊!左圖:受傷的老大媽得到救助。
老鄰居很親近新鄰居有點遠
老居委會主任張大媽:新舊鄰里關(guān)系確實有差別
“在我們以前所住的居民院里,鄰居間的關(guān)系十分親密,就像一家人!弊蛱,在原博山路干了10多年居委會主任的張大媽說。
張大媽告訴記者,她以前居住的7號居民院里有10多家住戶!拔覀冞@些住戶都是30多年的老鄰居了,平常的時候,誰家燒個好菜,就會端出來與大家分享;誰家要是有婚喪嫁娶的事情時,別家的鄰居也會主動前來幫忙!
如今的張大媽已經(jīng)搬遷到了一個新的住宅小區(qū)!白≡谛滦^(qū)里,與周圍的鄰居都不熟悉,人就感到寂寞。”
新業(yè)主委員會主任朱大爺:
鄰里救助培養(yǎng)新型關(guān)系
云溪小區(qū)有1000多戶居民,而作為小區(qū)業(yè)主委員會主任的朱大爺則如同小區(qū)里的“大家長”。“現(xiàn)在的鄰居雖然來往的不多,但如果有哪個居民家遇到難事的時候,其他居民都愿意全力幫助!敝齑鬆旑H為自豪地說。
朱大爺告訴記者,“作為業(yè)主委員會,我們經(jīng)常幫助居委會或物業(yè)管理公司開展一些募捐或救助活動,我上門動員居民的時候,他們都很樂意配合!薄斑@是一種良好的鄰里關(guān)系的建立!敝齑鬆斦f,他打算號召居民們從家門中走出來,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和社區(qū)文化活動,他的這個想法已經(jīng)得到了許多居民的支持。
青島大學(xué)社會學(xué)系孟天運主任:
鄰里互助體現(xiàn)城市精神
“鄰里間團結(jié)、互助的做法是值得大力提倡和發(fā)揚的。”昨天,青島大學(xué)社會學(xué)系孟天運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jù)孟主任介紹,在以前的社會中,親戚、朋友、同事、鄰里都屬于社會初級群體,它具備著互助、提攜、守望等社會功能,但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初級群體所具備的社會功能正在削弱!皬谋姸噜従訋椭醮髬屵@件事上,我高興地看到了鄰里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正在回歸!\信、博大、和諧、卓越’是我們青島的城市精神,而鄰里間的互幫互助也正體現(xiàn)著‘和諧’的魅力”孟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