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青島市科技獎揭曉 這兩位大咖榮獲最高獎
△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現(xiàn)場。韓星 攝
今天上午,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大會共表彰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155項。其中,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青島海爾生物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劉占杰被授予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F(xiàn)場還頒出自然科學獎10項、技術發(fā)明獎6項科技進步獎132項、國際合作獎5人。
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李華軍發(fā)表獲獎感言。韓星 攝
李華軍,男,1962年出生,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兼任國際涉海合作研究聯(lián)盟的秘書長、教育部海洋工程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和青島高級專家協(xié)會會長。
為海洋工程做“安?!?/strong>
科研就是比較辛苦的工作,坐冷板凳,李華軍的經歷是極好的證明。這位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創(chuàng)新獎等諸多榮譽于一身,今日又獲得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的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致力于海洋工程研究已30多年。
李華軍常說,做科研要有兩種精神?!鞍l(fā)揚科學家精神,坐得住、鉆得深,做出一些卓有成效的成果;也應該有企業(yè)家精神,把資本、技術和人才等創(chuàng)新要素匯聚到一起,為國家發(fā)展做出貢獻?!?/p>
“近淺海,是人類接觸海洋、認識海洋的發(fā)端點,也是對海洋進行開發(fā)利用的先行區(qū)。”李華軍介紹,在近淺海,人類修建了大量的碼頭、海堤、人工島等海上結構物,這些結構物不僅所處的海底地形與地質條件復雜多變,而且還時常受到波浪、洋流的沖刷和腐蝕。在茫茫大海中,結構物一旦失穩(wěn)破壞,就會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和環(huán)境破壞。
經十余年探索研究和反復試驗,李華軍團隊創(chuàng)建了近淺海工程安全防浪、水下自動測控安裝、損傷檢測與修復加固新技術等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近淺海新型構筑物設計、施工與安全保障關鍵技術體系。其研發(fā)成果分別于2004年、2010年和2019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如此成就并非一帆風順。在海洋工程領域,李華軍是“后起之秀”,發(fā)展之初自然遇到相當挑戰(zhàn)。
解決埕島油田的海工難題時遭遇的“不信任”,就是一個例子。1999年,李華軍在南京開會時,意外得知埕島油田中心二號平臺存在過度振動問題,尤其在冬季,平臺晃動的格外厲害。這一問題被列為“中石化十大安全隱患”之一。
當時,李華軍主動與埕島油田取得聯(lián)系,請求承擔該平臺的診斷和治理工作。埕島油田負責方雖然答了他們,但并不看好這個團隊,因為之前就委托過專業(yè)公司進行治理,連振動原因都沒有找到。
“平臺空間很小,吃飯都需要輪班。睡覺、研討、制定方案都是在工人臨時騰出的儲藏室里,每次檢測都要在平臺上待十幾天?!闭劶爱敃r的情景,李華軍記憶猶新,為了獲得真實完整的數(shù)據,團隊要在冬季進行最大風浪的測試“從承擔項目,到現(xiàn)場測試、處理數(shù)據,再到制定治理方案,整個過程持續(xù)了將近一年?!?/p>
一年后,平臺過度振動的原因找到了,平臺過度振動的問題也解決了,原本打算拆除的平臺保留了下來,避免了數(shù)億元的損失。就是在這種艱難困苦和“真槍實戰(zhàn)”中,李華軍在海洋工程領域逐漸建立了名聲。
“科學研究一定要腳踏實地、持續(xù)不斷,科學技術的突破往往需要努力很多年。”
李華軍說:“在海洋工程領域,我們團隊是有些突破和貢獻,但相較于我國的發(fā)展需求和其他發(fā)達國家來說,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加倍努力,在海工關鍵技術上有所突破,在產業(yè)瓶頸上加以破解,真正做到對標先進,位居其中,實現(xiàn)超越?!?/p>
△劉占杰發(fā)表獲獎感言。韓星 攝
劉占杰,男,1970年出生,博士,青島海爾生物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獲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等稱號,獲2018年度首屆齊魯杰出人才提名獎。
人單合一模式的踐行者
劉占杰博士,青島海爾生物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海爾集團的一名“創(chuàng)客”。
2001年,從一名大學老師毅然“轉身”,選擇加入海爾集團成為一名“創(chuàng)客”;2019年,帶領海爾生物成為青島首家登陸科創(chuàng)板的企業(yè)。在過去的近20年間,劉占杰不僅是超低溫制冷領域的科研人員,更是帶領企業(yè)找準發(fā)展路徑的創(chuàng)新者。
海爾生物在業(yè)內嶄露頭角,始于生物醫(yī)療低溫存儲設備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
劉占杰告訴記者,研發(fā)初期,團隊生產的超低溫冷藏設備用到了美國一家企業(yè)生產的專用壓縮機。眼看著設備成型,可以投向市場,美國企業(yè)卻以懷疑軍用為由,拒絕繼續(xù)提供專用壓縮機這一部件。
面臨這樣突然的挫折,劉占杰不僅沒有亂了陣腳,反而意識到,這不僅是團隊面臨的一次考驗,更是一個機遇:想要不再“受制于人”,必須抓住機會進行自主科技創(chuàng)新,真正打破進口壟斷。
以這個“意外”為契機,團隊通過制冷系統(tǒng)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采用普通商用壓縮機也能達到使用專用壓縮機才能達到的低溫制冷效果。
危機化為轉機,海爾生物研發(fā)的超低溫冰箱,真正實現(xiàn)了進口替代。
現(xiàn)在,海爾生物已經是國內低溫存儲龍頭企業(yè),可圍繞用戶需求,提供-196℃至8℃全溫域范圍的生物醫(yī)療低溫解決方案。
登陸科創(chuàng)板后,劉占杰一直強調,未來,產品會被場景替代、行業(yè)會被生態(tài)覆蓋,面對物聯(lián)網時代的挑戰(zhàn)與機遇,劉占杰敏銳地開啟了海爾生物的物聯(lián)網轉型之路。
通過物聯(lián)網技術構建共創(chuàng)共贏的生態(tài)平臺,海爾生物正成功轉型為物聯(lián)網生物安全解決方案服務商,實現(xiàn)了從高端品牌到場景品牌再到生態(tài)品牌的蛻變升級。
很難用一個詞形容劉占杰。他身上既有技術人員的嚴謹,也有企業(yè)負責人的遠慮;有對自己成績的謙遜,也有對海爾生物成功的自豪。但不論是哪種品質,都造就了今天的劉占杰。
青島市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2項)
?海洋浪致混合理論研究及模式應用
完成人:喬方利(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黃傳江(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戴德君(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宋振亞(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袁業(yè)立(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海水淡化高效膜材料制備及膜集成關鍵技術研究
完成人:徐佳(中國海洋大學)、單寶田(中國海洋大學)、許麗娜(中國海洋大學)、李明明(中國海洋大學)、馮晨晨(中國海洋大學)
青島市技術發(fā)明獎
一等獎(1項)
?花生離體誘變及精準高效高油新品種培育技術
完成單位:青島農業(yè)大學
完成人:禹山林、王晶珊、喬利仙、隋炯明、姜德鋒
青島市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12項)
?單桶洗全自動洗衣機關鍵技術的研究及產業(yè)化
完成單位:青島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
完成人:呂佩師、劉尊安、許升、程寶珍、方大豐、朱國防、王玲臣、呂艷芬、李濤、許梁、孫廣彬、郝興慧、李文明、徐杰、宋秀順
?上面發(fā)酵白啤酒釀造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完成單位: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尹花、常宗明、余俊紅、胡孝叢、邢磊、錢中華、劉曉琳、楊朝霞、劉明麗、趙玉祥、黃樹麗、陳璐
?軌道客車關鍵承載構件激光電弧復合焊接技術及其產業(yè)化
完成單位: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
完成人:韓曉輝、吳向陽、陳輝、徐富家、方喜風、馬寅、毛鎮(zhèn)東、孫琳、李帥貞、馬國龍、楊海鋒、王勇、劉勇、徐野、曹金山
?多重雜化納米組裝體及光電生物多功能可穿戴產品研發(fā)
完成單位:青島大學、青島瑞華集團紡織印染有限公司
完成人:唐建國、程顯玉、王瑤、王彥欣、黃林軍、焦吉慶、沈文飛、王薇、劉繼憲、王新芝
?系列海洋工程安全防護功能涂層材料的研制與應用
完成單位:青島科技大學、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樂化漆業(yè)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宣威涂層材料有限公司、青島樂化科技有限公司
完成人:李少香、王華進、劉猛、李光俊、王兆安、陳希磊、趙薇、曲文娟、姜顯華、李志士、王勇、劉來運
?胎兒及嬰幼兒危重心臟病核心治療技術體系的建立和臨床研究
完成單位:青島市婦女兒童醫(yī)院
完成人:泮思林、邢泉生、王葵亮、羅剛、邴振、任立彥
?海洋氨基多糖衍生化技術和高附加值制品的創(chuàng)新開發(fā)
完成單位: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博益特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韓寶芹、劉萬順、彭燕飛、宋福來、蔣志雯、馮伊琳、楊艷、常菁、董文、姜惠萍、馬海楠
?臨海復雜地質條件地下工程建設與評估關鍵技術
完成單位:青島理工大學、青建集團股份公司、中國海洋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完成人:劉俊偉、付長春、劉濤、俞峰、于秀霞、葉林、陳鳳霞、蘇雷、馬振國、任曉敏
?微小RNA/靶基因在缺血性腦卒中作用的新發(fā)現(xiàn)及機制研究
完成單位: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
完成人:馬愛軍、朱曉巖、潘旭東、萬芪、王靜、曲美潔、王琨、楊紹楠、尹瑞華
?離子色譜分析系列標準的制定和關鍵技術的開發(fā)與應用(技術標準創(chuàng)新項目)
完成單位:青島檢驗檢疫技術發(fā)展中心、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青島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山東省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華東理工大學、蘇州大學
完成人:崔鶴、崔成來、張輝珍、張彬彬、許愛華、張錦梅、趙祖亮、李曉旭、法蕓、楊丙成、蔡峰、張濤、劉靖靖、張曉文、韓婷婷
?青島海爾多媒體有限公司人機交互智能模塊電視研發(fā)團隊(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
完成單位:青島海爾多媒體有限公司
完成人:翟翌立、黃俊杰、徐冬、張曉娜、胡希嘉、翟文彬、秦向明、郭宏釗、賀婷、左傳金、劉芬、張愛香、武懷濤
?青島科技大學清潔化工生產與過程強化創(chuàng)新團隊(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
完成單位:青島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
完成人:朱兆友、王英龍、高軍、夏丙堃、馬藝心、崔培哲、楊晶巍、杜德清、張玲、張方坤、徐冬梅、張連正
青島市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諾索夫斯基·阿納多利(Nosovskyi Anatolii),烏克蘭籍,1954年出生,核電安全領域專家,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通訊院士。合作單位為青島先楚能源發(fā)展集團有限公司。
?阿克塞爾·庫恩(Axel Kuhn),德國籍,1944年出生,智能物流方面專家,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士。合作單位為中德智能技術博士研究院(青島)有限公司。
?卡巴尼辛·謝爾蓋·伊戈列維奇(Kabanikhin Sergey Igorevich),俄羅斯籍,1952年出生,地球物理學方面專家,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合作單位為青島海研電子有限公司。
?米歇爾德尼斯(Michel DENIS),法國籍,1941年出生,微生物生態(tài)學方面專家。合作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克里夫·里德(Clifford Reader),美國籍,1949年出生,數(shù)字家庭技術領域專家。合作單位為青島海爾智能技術研發(fā)有限公司。
以上為部分獲獎名單